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平凉新闻

第五届崆峒文艺奖舞蹈类评奖综述

 2018/12/14/ 09:04 来源:平凉日报 马宇龙

求新求变 让本土舞蹈创作提档升级

——第五届崆峒文艺奖舞蹈类评奖综述

  马宇龙

  今年5月,平凉市第五届崆峒文艺奖评选结束,近日举行颁奖活动,其中舞蹈类获奖作品2件,一、二等奖均空缺,三等奖1件,另根据需要特设优秀奖1件。尽管入选作品仅2件,但从创作源头和表现形式上,相比历届,本届舞蹈类作品均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评奖中,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全程监督,评审中,坚持公平、公正、规范的原则,按照好中选优、优中选精、宁缺毋滥、不平衡照顾的标准进行评选,报送作品者一律回避,不参与评奖。本届崆峒文艺奖舞蹈类的评审,完全以作品说话,不掺杂任何人为关系,也不考虑各县(区)的平衡照顾。就作品本身而言,既考量作品的表现形式,更考量作品的内涵。

  本届评奖得到各县区委宣传部和文联的大力协助,各县区特别是静宁县报名选送积极踊跃,报送作品内容健康,题材丰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强烈的时代精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一定艺术水准。但考虑到评奖的原创性标准,大部分选送作品未能进入终评。最终进入复评的获奖作品全部为静宁县选送的,两件作品选取新素材,提炼新动作,反映当地的文化习俗、精神气质、人文历史、耕种收获、节庆风俗,充满生活气息和劳动情景,呈现新的面貌。总体来看,获奖作品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创作风格更加趋于专业化。《乞巧情》从选材、音乐制作、舞蹈编排,道具运用、再到舞者的倾情演绎,让七夕这一传统习俗得到了传承和升华。二是动作设计更加新颖。《乞巧情》设计动作紧扣静宁民间过七夕的生活场景,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展现着姑娘们的纯朴、善良,表达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憧憬。三是音乐素材的使用更讲究。《苹果妹子》是根据静宁县苹果产业为背景创作的。音乐欢快喜庆、旋律优美。作者深入田间地头,挖掘出大量民间音乐元素,把静宁的果品产业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四是作者年龄更加年轻。《乞巧情》由静宁县西岭幼儿园教师徐霞、戴艳弟创排;《苹果妹子》由静宁县幼儿园曹燕、许爱华、樊琼创作,她们比较年轻,都属于平凉舞蹈界的新秀。在报送作品的评判中,主要把握作者对舞蹈的主流意识与传统经典方面的理解与学习,强调肢体语言的表现。

  尽管本届崆峒文艺奖舞蹈类参评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新的提升,题材丰富,形式多样,一些作品基本实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但是暴露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集中起来主要是:整体创作的路子较窄,形式单调,风格相似,内容雷同;选送作品原创力较弱,艺术品位不高,创作只停留在模仿、照搬的技术层面;动作的设计和创作理念中缺少内涵;对舞蹈素材的挖掘整理不够;创作经费得不到保障,舞蹈原创音乐和服装制作花费较大。市、县(区)都没有专门的创作经费,奖励、培训的费用就更谈不上,导致舞蹈作品质量不高。

  评奖是导向,更是激励,尽管本届崆峒文艺奖只有两件作品入选,但为今后舞蹈艺术创作和繁荣发展提供了方向,希望各级文联组织、舞蹈家协会和广大舞蹈艺术工作者要从以下几方面抓主抓重,精心策划、苦练技艺,提高水平,争取第六届崆峒文艺奖评选中涌现出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一要大力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创作题材和艺术表现形式。平凉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有许多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发生过重大社会影响的事件和人物素材。广大舞蹈创作者要深入挖掘地域题材,推出一批地域特色浓厚、思想主题健康、艺术风格独特的地域舞蹈名作,精心打造地域舞蹈艺术精品;二要培育地域优秀创作队伍。舞蹈人才是制约舞蹈艺术发展的老问题。人才的匮乏和过度使用依然困扰着行业的发展,就现有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而言,亟待提高。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较高艺术修养和思想水平的文艺工作队伍,是当务之急;三是要落实中央、省市深化文联改革精神,打破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壁垒,联合音乐艺术人才创作原创音乐,舞乐结合,真正实现原创舞蹈、本土舞蹈大突破;四是要控制总量,抓住重点。继续办好精品舞蹈展演,实现少儿舞蹈向成人舞蹈的过渡发展,贮备优秀节目,让平凉舞蹈走出去、走得更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