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平凉市

改革开放40年平凉市交通发展成就综述

 2019/01/10/ 09:41 平凉日报 记者 刘亮

“旱码头”插上梦想的翅膀

——改革开放40年全市交通发展成就综述

  本报记者 刘亮

  平凉自古有“陇上旱码头”之称,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第一城、甘肃东部重要的商贸重镇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平凉的交通地位曾一度落后。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平凉的交通事业也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旱码头”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40年前 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40年前的平凉,仅有很少的几条公路,且公路里程少,土路、砂路多,油路少,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通达水平非常低下。“交通落后,山高路远,”是人们对当时平凉交通状况的印象。很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人至今仍然记得,当时平凉发往兰州、西安的客运车辆称为长途班车,每天1-2趟,通行时长一般为2天,路况差、天气恶劣时需3天。而平凉通往各县的班车,是循环班线,每天发一趟,通行时间至少在3—5个小时。

  据《平凉地区公路交通史》记载,1978年全市公路总里程2445公里。其中干线公路736公里,县社公路1577公里,专用公路132公里;晴雨通车里程1035公里,有路面里程1376公里。在路面里程中,高级、次高级路面557公里,中级路面288公里,低级路面531公里。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制约,1978年仅有西安至兰州、宝鸡至平凉、安口至庄浪等干线公路15条736公里,其中油路8条,砂路7条,均为三级公路。

  改革开放 交通事业迎来春天

  改革开放以来,平凉的历届领导班子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持之以恒推进交通建设。回顾40年来平凉交通建设的辉煌历程,大致可分为五个大的发展阶段。

  1978年到1990年,是平凉道路交通建设的恢复期。这期间对几条主要干线公路进行了加宽改造,较大程度地提高了我市通往周边地区的行车能力。

  1991年到2000年,是平凉市道路交通建设的起步期。按照“先通后畅、先易后难”的思路,全市积极动员,采取民工建勤、以工代赈、国债投资等形式,实施了多层次地方道路建设,有重点地进行了“出口路”“经济路”为主的公路建设。1995年,纵贯平凉的宝中铁路建成投入使用,它的建成结束了平凉没有铁路的历史。

  进入新世纪,平凉的交通事业揭开了快速发展的篇章。2001年到2010年,我市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全省东部大会战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通县二级、通乡油路和村道通达工程。2001年5月,我市建成了凤嵋一级公路。2009年12月25日,第一条高速公路平定高速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市无高速公路的历史。

  2011年到2015年,是平凉交通建设的攻坚期。围绕精准扶贫和新农村建设,我市集中实施“村村通”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广大农村通上了沥青(水泥)路。期间,我市先后建成了静宁至庄浪、韩店至张家川、泾川至渗水坡、国道312线平凉过境段二级公路181公里,全市实现了“县县通二级、乡乡通油路”的目标。

  2016年以来,是平凉交通建设的提升期。全市紧盯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全方位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建设、普通省道改造、农村公路联网,掀起了新一轮交通建设的新高潮。

  40年来,从没有路到有路、从土路到砂路、从砂路到油路、从低等级路到高速路,从走不了到走得了、从走得了到走得好,高速公路宽阔平稳,干线公路四通八达,农村公路通乡到村,平凉交通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设成就 外连内通群众受益

  经过全市40年的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近年来,我市交通骨架网络基本形成,重大交通项目建设日新月异,农村公路建设实现畅乡通村,运输站场建设日趋完善,运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陕甘宁交汇区交通和西兰银几何中心物流“两大枢纽”的目标,全面推进铁路、公路、物流现代交通建设。宝中、西平、天平3条铁路总里程达到231公里,构建起十字形铁路网骨架。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0108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91.8公里,全市拥有高速公路182公里,二级公路661公里,初步形成了以国省干线为主骨架、县乡道路为主动脉、通村道路为“毛细血管”的公路网体系。

  重大交通项目方面,平定高速、西长凤高速建成营运,平凉境内福银、青兰两条国家高速公路形成东西运输大通道。静宁至庄浪、泾川至渗水坡、韩店至张家川、国道312线平凉城区过境段、平凉西至界石铺等一批二级公路改造升级,极大地提升了区域交通保障能力。2016年以来,平凉至天水、彭阳至大桥村、静宁至庄浪、华亭至泾源4条263公里高速公路全面实施,国道312线凤翔路口至平凉东、平凉至华亭、彬县至华亭、马峪口至千阳公路崇信至方堤口段等9条566公里普通省道相继开工建设。

  农村公路建设是我市交通建设的一大亮点。在静宁这个“中国苹果之乡”,路承载了果产业发展的梦想。2015年,静宁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建制村100%通沥青(水泥)路,这给该县果产业发展插上了翅膀。2016年底,全市实现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广大农民群众走上了平坦的水泥路,113万农民群众直接受益。

  近年来,平凉工业园区综合物流中心、平凉市道路运输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及华亭县、静宁县、庄浪县汽车站等运输站场相继建成运营,泾川县、崇信县客运站相继开工建设。至2017年底,全市建成县级客运站10个,乡镇汽车站102个,行政村停靠点1585个,实现了“县有等级站、乡有汽车站、村有停靠亭”的目标。乡镇通班车率达到100%,行政村通客车率达99.4%。

  运输服务能力是交通运输发展的一项直观反映。近年来,我市运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至2018年5月,全市拥有货运车辆15688辆、客运车辆1228辆,客货运输车辆总量达到16916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达到62718人。着眼服务城镇化建设,发展公交车341辆,公交线路53条,市县城区基本形成了以公交运输为主的城市客运发展格局。农村客运车辆达到654辆,客运班线319条,惠及全市150多万农村人口,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全市拥有出租车1787辆,公共交通配套体系日趋完善。

  展望未来 “铁公机”全面发展

  2017年,市委四届四次全体会议确定了“党建统领、‘四化’统筹、交通先行、产业支撑、决战脱贫、决胜小康,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发展思路,平凉交通发展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大建设的黄金时期。目前,平凉至天水、彭阳至大桥村、静宁至庄浪、华亭至泾源4条高速公路和国道312线改造、平凉至华亭一级公路等13个项目正在加快推进,灵台至华亭高速公路已完成工可研批复,2019年4月将开工建设,五类2025公里交通扶贫行动项目已开工建设。到2020年,平凉高速公路将实现市县高速通达,境外实现平凉南出天水、宝鸡通往川渝,北上彭阳、西峰通往银川、内蒙的大通道彻底打通;干线公路将实现县县通国道、乡乡通普通国省道,与周边省际出口顺畅衔接。

  平凉军民合用机场目前已完成场区土地摸底、清表统计、场址初勘、净空障碍物、场区地形图及控制测量等工作,在罗湾场址设立了气象观测站并开始正式运行,进场路、水电气、通信等专项管线路径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赴西部战区空军、民航西北地区管理局、甘肃省民航机场集团、空军研究院工程设计研究所等单位汇报衔接平凉机场建设事宜。目前,西部战区空军参谋部作战处已完成搬迁意向,空军研究院工程设计研究所在赴平现场踏勘军械库、转运油库、贮备油库和铁路转运线的选址后,将尽快编制完成选址报告上报西部战区空军,前期手续有望在2019年3月底通过。

  除了机场,近年来平凉市还把积极争取高速铁路项目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赴国家发改委、中国铁路总公司等部委相关部门,极力争取把平凉纳入高速铁路网。目前,平庆铁路已列入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建设扶贫行动方案(2018-2020年)》,该方案明确将六盘山区等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铁路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项目规划建设,“十三五”期间争取开工建设平凉至庆阳等铁路项目,形成地级市至省会间的快速铁路通道。同时,中国铁路第一设计院已编制完成《平凉至庆阳高速铁路预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预可研明确平庆铁路按高速铁路建设标准设计,并预留发展空间。

  在不久的将来,“旱码头”将实现新的跨越。届时,快捷的高速铁路、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民用航空飞机将把平凉人民与全国各地紧密相连。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