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静宁县

静宁:“村晚”小舞台唱响二夫村

 2019/01/21/ 09:53 平凉日报 记者王毅

“村晚”小舞台唱响二夫村

“村晚”演出现场。

  本报记者 王毅 文/图

  年关将至,岁旦在迩。

  1月18日,静宁县界石铺镇二夫村举行了“感党恩·庆丰收·迎新春”文艺演出活动,驻村工作队和村委班子回顾了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表彰了村上涌现出的“好媳妇”“好婆婆”“最美致富能手”和“最美致富带头人”。随后村民自导自演,全村自娱自乐,村民中的“卧虎藏龙之辈”轮番登场、故土上的乡情民俗别样演绎,乡里乡亲的感情也由此升华凝聚。台上,村民演得起劲;台下,大人小孩喝彩不断。

  就这样一台普通的文艺活动,被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为“村晚”。“这是我们村举办的第一台晚会,很有纪念意义,我要把全程录下来,发到我们村的群里,让亲戚朋友们都看看。”石志强边录边说。一台别开生面的喜庆“村晚”,踏准了乡村振兴、文化小康的时代鼓点。

  二夫村的穷决不是危言耸听。据说之所以叫二夫村,是因为当年人们真的太穷了,根本娶不上媳妇,如果村里一家有弟兄两个,只要娶上一个媳妇就算任务完成了,然后另一个也就认命了,只能和全家人一起下苦干活养活侄儿了。久而久之,村里就形成了一家只有一个女人,两个青壮年劳力的奇特现象,村外的人不了解详情,便认为一个女的有两个丈夫,因此便有了“二夫”这个村名。

  据了解,2014年,二夫村建档立卡时贫困户194户991人,截至2017年年底尚有贫困户124户599人,贫困发生率为47.02%。其中低保户76户277人,五保户7户10人。更重要的是当地气候干旱,自然资源匮乏,基础设施欠账大,产业门路窄,公共服务水平低,贫困面广,有的贫困户全家靠着低保勉强度日、有的家中没有一件看得过去的家具……整个村真正是全县、全镇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

  近年来,尤其是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县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省烟草专卖局的真帮实扶和驻村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当地群众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二夫村变成了“二福”村——道路宽了,路灯亮了,饮水安全了,村庄整洁了,富民产业有了,群众收入高了,村班子强了,群众的精气神好了,现代农机具、电视、洗衣机、互联网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全村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变了样,真正打造出了和谐美丽的新农村。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重视文化对群众思想意识的熏陶,以此引导人们向善、向美、向好,是静宁县开展精神扶贫,倡导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文化,以它春风化雨般的力量,开始驰骋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如今,人们总是感叹过年越来越没滋味,好吃的不新鲜、仪式感渐没落,就连娱乐活动都乏善可陈,而农村近年来渐兴的‘乡村春晚’不仅年味浓,人情味更浓。”在天津滨海读大学的二夫村学生石静说。

  近年来,随着农村快速发展,“钱袋子鼓起来之后重视精神财富”正成为农村群众的期盼。“一台小小的‘村晚’,展现了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追求,赋予了新时代农村更高标准和新的要求,它不仅有自娱自乐的实用价值,还以创新和文明的精神为其时代意义作了注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已徐徐展开。”省烟草专卖局驻二夫村帮扶队长王少东说。

  如今,村民自办的“村晚”在静宁县越来越多的村庄上演,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将生活、劳作的现实图景演绎成富有艺术性的文化节目,以“就地取材”的智慧和创新力有效弥补了农村地区的文化发展劣势,也推动了农村地区移风易俗。以往一些农村逢年过节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划拳喝酒、打牌甚至赌博,让传统佳节走了样、变了形,而“村晚”的举办将广大农民聚集在一起,通过充分挖掘、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引导广大农民传承文化、弘扬美德,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文明乡风。“村晚”既丰富村民生活又传承村风村训,在愉悦大众的同时也种下乡村文化复兴的希望。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