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平凉市

平凉:3名贫困户的脱贫故事

 2019/03/11/ 08:33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李玉成 杜发强 陈斌 丁小凤

勤劳苦干摘“穷帽”

——3名贫困户的脱贫故事

  本报记者 李玉成 杜发强 陈斌 丁小凤

  苏新科:养牛过上“牛”日子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3月6日,惊蛰节气。早上6时30分,涧沟村村民苏新科已经起床准备干活,对于他来说,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又开始了。

  清理牛圈、拌草、添干草、喂水……一口气忙完这些,已经是中午1点多。匆匆忙忙吃完午饭顾不上休息,苏新科便把牛拉出牛圈晒太阳,开始拉粪拉草,下午3点又开始喂牛,还得将一些活儿再重复一遍,等他干完全天所有的活,已是晚上7点多。

  “每天晚上都是天黑后才能吃上晚饭,吃完头挨着枕头就能睡着。每三天还要给牛铡一次草,这一天的劳动量更大。把牛喂好就是我生活的全部,也已经习惯了。”苏新科笑着说,家门口经常有乡亲们下棋,但是他从来没时间凑跟前看一会,就是大年三十他也没时间缓一缓。

  50岁的苏新科一直是村里的勤快人,养鸡、养牛、养羊、务果园,几十年来,他一直都在忙活。

  就在一年前,苏新科还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上有老下有小,苏新科和媳妇辛勤耕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想甩掉头顶上的“穷帽子”,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随着三个孩子日渐长大,家庭开销越来越多,他家成为了典型的“因学致贫”贫困户。

  刚开始只有两头牛,现在已经发展到14头。除了养牛,苏新科还种植了8亩玉米和2亩果园,农忙时候,他和妻子更是没日没夜忙碌。“所有的活他们都是亲自干,平时在村里总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村民张彩霞告诉记者。

  说起未来生活,摘掉“穷帽子”的苏新科信心满满。“忙归忙,但是效益很好,生活有希望,日子有盼头。大女儿已经成家了,小女儿还在读书,再辛苦几年,等供二女儿读完大学,给儿子在重庆买房子添点钱,我就能轻松轻松。”苏新科心里打着“小算盘”,嘴上流利地叙说着。

  陈玉虎:双产业迈上致富“快车道”

  闷热潮湿、与世隔绝——这是铁矿工人对自己地下采铁矿工作环境的形容。

  合集村姚庄社村民陈玉虎在金昌一家铁矿干了15年,长时间在井下作业,患上了风湿病。2002年,他便又回到了村里,当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

  “回来盖房子花了一些钱,三个孩子上学开销也越来越大,在矿上工作攒的一点钱已经负担不起家庭的开销。特别想自己发展一个产业,但当时没钱也没门路。”陈玉虎回忆道。

  好机会来了!2015年,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陈玉虎贷了5万元扶贫贴息贷款,决定利用这些钱发展养猪产业,并种植了4亩果园。

  想要养好猪、务好果树,就得懂养殖技术和务果知识。除了参加培训、请教专家外,陈玉虎一直通过微信群交流种养植经验、寻找供求信息。“微信用起来既简单明了又节约时间,会打字的发文字,不会打字的发语音,大家一看就一目了然,一听就全明白。”陈玉虎边展示他添加的微信群边说,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技术、销售都不是问题。

  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喂猪、清理猪圈。如果有时间,陈玉虎和妻子还跑运输拉砖,他笑称自己被称为全村起得最早的村民,每天只有肚子饿的时候才能想起来吃饭。

  “现在有大猪20个、小猪20个,而且果园也进入了盛果期,烂果子可以喂猪,猪粪可以给果树上肥,两个产业互补,共同发展,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现在的日子有奔头。”陈玉虎说,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带动身边更多的村民实现脱贫、奔上富路。

  姚成科:“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农具、种玉米、务苹果,既是护林员又是社长,合集村塬边社村民姚成科有很多“身份”,每天都很忙碌。

  其实,姚成科腿脚轻度残疾,行动不是很方便,妻子患有小儿麻痹。几年前,一家人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

  三十几年前,姚成科跟随姐夫学会了打铁,开了一间铁匠铺,为周边乡镇的农民打造农具,靠自己的手艺养家。

  “那时候生意好的时候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但是现在好多农具已经机械化了,乡亲们来铁匠铺打得都是一些小农具,朝那和上良两个镇也只有我这一家铁匠铺了。”姚成科说,来铺子里打农具的乡亲越来越少,很多都是熟人,每次他都是少收点钱意思意思。

  正是因为姚成科和乡亲们和睦相处,拥有一个好人缘。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考虑到他家中缺少劳动力,村上决定任他为塬边社的社长和护林员,挣些工资补贴家用。“社长工作主要是平时多为乡亲们服务,帮助解决各种困难,比较轻松。护林工作到了冬天就非常危险,如果不下雪,我每天都要骑电动车去山里转几圈。”姚成科告诉记者,春节前,有一天他巡山,发现山上的荒草被点着了,他赶忙骑车回村里喊人,大家齐心协力把火扑灭,才没有发生更大的火灾。

  现在,走进姚成科的家中,新修的三间房子,蓝色的彩钢顶非常显眼。“这彩钢顶是我自己弄得,平时庄里人修房子的时候,我还能帮一点忙。”说起新房子,姚成科笑嘻嘻地讲述着修房子的过程。

  低保、残疾人补贴、社长和护林员工资,姚成科享受了不少党的好政策。儿子也学会了开车,在西安一家物流公司开车,每个月稳定收入四五千元。

  打铁还需自身硬。2018年,姚成科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虽然有好多扶持政策,我自己也要自力更生,通过双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姚成科告诉记者,在乡、村两级的帮助下,他现在还有1亩苹果园,挂果以后他的生活就会更加有模有样。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