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华亭市

精准脱贫的华亭路径

 2019/04/01/ 09:24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张小兵

精准脱贫的华亭路径

  本报记者 张小兵

  一年前,华亭市神峪乡草窝村村民李三保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而如今,他养了330只“溜达鸡”和3头“架子牛”,“溜达鸡”搭乘农村电商平台,买上了好价钱,李三保一跃成了村里的脱贫带头人。

  “这都多亏了精准扶贫好政策!”李三保说,这几年,村里跟他一样的很多贫困户都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路通了,房子建好了,还装上了太阳能路灯。

  悠悠万事,脱贫为大。华亭市坚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围绕“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要求,坚持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在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中最大限度整合资源、聚集力量,构起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让党的惠民政策和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贫困群众。

  位于关山深处的神峪乡草窝村,有三道沟、六座梁。多少年了,村民都说这里是个“烂窝窝”。3年前,村里八成房子还是土坯房,几乎每间都已经修了几十年。

  在华亭市,草窝村只是剩下的3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扶贫越到最后,难度越大。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的薄弱,是人们脱贫致富路上的一道道“拦路虎”。

  如何解决?华亭市主动作为,将工业发展成果转化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动力,通过“以工哺农”,建立财政分配新机制。每年以上年公共财政收入的15%列支财政支农资金,对扶贫资金投入只增加、不缩水。

  2015年以来,华亭从“钱袋子”里,“挤”出了比上级安排扶贫资金多2倍多的资金,从最偏远、最贫困、最落后乡村入手,全力以赴补短板。紧盯房、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缺项短板,以“十全工程”为抓手,整合项目资源,大力实施村社道路、危房改造、环境整治等项目,真正让贫困群众走上了硬化路,喝上了干净水,住上了安全房,过上了好日子。  (下转第2版)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本。华亭市深刻认识到,以工哺农,基础是农业,必须在扶持壮大特色产业上下功夫。

  养鸡白送鸡苗!草窝村贫困户李三保没想到“这好事能砸到自己头上”。老人偏瘫卧床后,李三保就被“拴”在家里了。以前挣钱靠打工的他,一下子没有了经济来源。没办法,他养了两三头牛,每年靠卖一头牛犊收入五六千元,再打点零工过日子。

  去年3月,按照他点的“菜单”,市上给他送来了100只“扶贫鸡”,在自家的山林里放养。没打算赚啥钱的他,端午节就卖出了30只鸡,一只卖60元。还有土鸡蛋,不论斤按个卖,一枚卖1元。这下,李三保一下来了劲,现在他养了330只“溜达鸡”。

  华亭市不仅拿出“真金白银”,为贫困户量身定制核桃、药材、蔬菜种植和家禽养殖等脱贫“菜单”,让贫困户自主“点菜”,还为每个贫困村确定了2个长远发展的主导产业和2个短平快特色产业,各乡镇、部门则帮助贫困户解决产业发展中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难题,确保每户至少有1个主导产业和1个辅助产业。

  借此,华亭市不但实现了“家家有增收产业,户户有脱贫项目”,肉牛、核桃、中药材、蔬菜、劳务产业也蓬勃发展,成了农民脱贫路上的“五朵金花”。

  健康、教育、社保,是压在贫困户身上的三座大山,是挡在贫困户脱贫路上的拦路虎。为解除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保障基本生活,华亭市建立健康、教育、社会保障等扶贫保障体系,有效降低贫困群众家庭支出。

  “大病拖、小病扛,大病小病愁断肠”,这曾是华亭山区患病贫困群众的真实写照。为了让基本公共卫生更好地服务贫困群众,华亭市探索组建了由乡镇计生专干所、全科医生、公卫人员、乡村医生加健康中心户长服务一户群众的“4+1+1”签约服务团队133个,与8.6万群众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书,每月下沉到基层和群众面对面开展健康教育、常见病诊治、康复治疗等服务工作。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华亭市以解决贫困群众养老、上学、就医、社会救助等困难问题为主要抓手,围绕“基本生产生活、基本公共服务、基本社会保障”三个基本保障要求,对照脱贫退出验收指标,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向贫困村延伸、公共服务向贫困村拓展、社会保障向贫困村覆盖,全面促进了公共服务水平再提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