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平凉市

平凉改善人居环境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2019/04/03/ 09:11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赵育娴

乡村振兴开局有力 环境整治亮点频现

——平凉改善人居环境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本报记者 赵育娴

  以前过年随处可见烟花爆竹、果皮和生活污水的崆峒区麻武乡麻武村,今年春节期间却家家户户门前都很干净。村里人说,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和制度的不断完善,改变了村子的面貌。

  “过去,大年初一的生活垃圾被看作是‘财’,遍地开花才好。但现在大家的思想变了,都觉得整洁的环境更重要。”麻武村村民史永虎说,以往村里遍地垃圾污水,天热时气味熏人,下雨时难以下脚走路,起风时尘土飞扬。现在人人都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去年4月,崆峒区启动农村环卫一体化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农村环保实现了从“无人问”到“有人管”的转变。农村环卫一体化项目服务常住人口达到25万人,消除了各乡镇长期以来的卫生死角和盲区。仅2018年,就清理乡村垃圾2.84万吨。

  “崆峒区实行农村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是平凉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一个举措。”3月27日,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我市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严格落实省、市各项部署要求,统筹谋划,强力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新成效。

  承载着无限乡愁的农村,如何才能变得更美更宜居?从当前全市大部分农村地区看,人居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就是垃圾污水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脏乱差”问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市以浙江经验为引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制订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各县(市、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全年农村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市、县牵头部门农业农村局不断细化完善“1+9”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系列行动方案,提前谋划部署,推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在崇信县锦屏镇梁坡村,记者曾看到,一幢幢设计新颖、宽敞明亮的小康屋被绿树掩映,屋前沟渠干干净净,通组水泥路两侧,村民们自发的和驻村帮扶干部、环卫工人一起打扫卫生。

  “我们从政策措施、清洁队伍、长效机制、宣传引导四个方面入手,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战役’,有效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崇信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村庄清洁行动成效不断巩固提升,乡村面貌持续明显改善,崇信县还为每村设立2万元管护基金,设置村级公益性岗位422个,成立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理事会79个,全面启动了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

  利用多种形式,全市各乡镇积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参与意识。采取进村入户面对面宣讲动员、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标语横幅及利用村村响、微信、短信等平台,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农村改厕、村庄清洁行动等进行全方位宣传,引导群众自己动手、提前行动,破陋习、树新风,形成全民重视、全民动员、全民支持的浓厚氛围。

  按照省、市“1+9”行动方案任务要求,各县(市、区)重点围绕农村垃圾、厕所、风貌“三大革命”和“六项行动”,认真开展调查摸底、学习考察、项目评估等前期工作。全市已确定改厕总户数3.8万户,落实改厕重点乡镇17个、重点村97个;累计清运“三堆”和生产生活垃圾4.2万吨,疏通排水渠道480余公里,清除乱涂乱画标语、“牛皮癣”广告等9600余处。

  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一个大系统,紧密结合脱贫攻坚、村庄规划、乡村社会治理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等工作,我市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推进模式。

  积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全面动员、宣传引导,我市落实市级农村村级公益性岗位报酬3000万元,努力做到让群众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自主决策中,让群众主导项目实施,让群众监督资金使用情况,真正发挥了群众的主观能动力量。

  结合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全市部分村庄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环境卫生管理、宣传教育、清扫保洁、监督奖惩长效管理机制,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加强日常管理和经常性维护,进一步改变“重整顿、轻管理”的现象。

  对于农村环卫保洁“怎么干好”,我市仍在探索和努力。比如广泛开展人居环境宣传,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坚持“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统筹整合贫困村环境综合整治、财政奖补等项目资金;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上示范向面上推进转变……

  “目前,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也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随着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制度的逐步完善,村民环境卫生的理念一定会越来越进步,农村人居环境也会让人更舒心。”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