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崆峒区

马龙扔掉“三件宝”

 2019/04/03/ 09:31 平凉日报 记者魏丽

马龙扔掉“三件宝”

  房前的山是马龙从小常爬的山,小两口干的活依然是父母干了一辈子的农家活。马龙却说,自己的生活完全改变了,“相比以前,现在的日子简直是一步登天了。”

  本报记者 魏丽

  清晨,第一缕阳光越过大山,洒进马龙家敞亮的新房里。每天早起,吃过早饭,马龙就前往自家的牛棚“上班”,闲下来的马龙媳妇坐在沙发上,就着斑驳的阳光做着针线活。

  马龙曾是贫困户,他家所在的峡门乡颉岭村,地处崆峒区南部山区,沟壑纵横,梁峁起伏。

  “啥叫穷?”“顿顿洋芋,来回3个小时到山里挑水吃,一年走不了一回城里,那时候是真穷……”说起以前的日子,马龙唏嘘不已:“我们不怕辛苦,但困在这山沟里,看不到任何希望。”

  “鞭杆、雨鞋、烂棉袄”,曾是颉岭村村民的“三件宝”。

  “我家也有这‘三件宝’。”马龙记得很清楚,一下雨,村里通往外界的土路,红胶泥黏住鞋,连门都出不了。10年间,颉岭村近一半人外迁,留下的人越来越无力摆脱贫困。

  2010年,刚刚成家的马龙守着一头老牛在山坳里的破窑洞和媳妇开启了“新”生活——出门靠走,通信靠吼,喝水靠挑,养牛靠放。最困难的时候,村支书给过面,亲戚给过钱。

  “爸,咱们什么时候能搬出去?”儿子常常问,稚嫩的声音如针尖般刺痛马龙的心。他心里清楚,搬出去哪有钱盖房子?哪有地?一家人又怎么生活?

  贫困久了,便也习惯了,马龙原以为一辈子都离不开这片祖辈世代生活的山坳了。

  直到2015年,精准扶贫的春风吹遍崆峒大地。崆峒区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的力度,仅仅两年的时间,马龙就和76户几代散居在颉岭村山坳里的村民全部搬出了大山,安家落户在政府补助修建的新家园里。

  离开“老窝窝”,新房有了,环境美了,看到别人在致富的路上先行一步,马龙也开始琢磨,村里有养牛的传统,市场需求量也大,他决定发展养牛业。

  依靠扶贫的好政策,马龙贷款5万元买了4头牛,并种了12亩青贮玉米。他把牛当“娃娃”养,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清理牛槽、牛粪,调配饲料,为了方便牛犊冬天晒太阳,他用透明塑料膜做牛棚顶,提高牛棚温度,还定期给牛“挠痒痒”、做清洁。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马龙家牛棚里的牛越来越多,收入越来越好,他也终于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看我现在,家里小型铡草机、旋耕机、收割机,该有的农用机械都有,牛棚里还有15头牛,我还买了辆小面包车,这一年下来收入几万元呢。那‘三件宝’也早都扔掉,找不见了……”说话间,笑意涌上马龙的脸庞。

  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而马龙的日子却真的不一样了……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