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崇信县

记崇信县新窑林场护林员屈志银

 2019/04/03/ 09:34 来源:平凉日报 宗瑛 孙淑霞

守望青山 矢志不渝

——记崇信县新窑林场护林员屈志银

  宗瑛 孙淑霞

  有的人,功绩惊天动地,声名远播,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令世人瞩目的业绩;有的人,只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在平凡岗位上,他们从来没有梦想过成为英雄,但他们的付出,同样在大地之上一笔一画地写下令人称颂的传奇。屈志银就属于后者,27年来,他植绿、护绿在大山深处,用自己的奉献精神为国有林场职工树立了干好本职工作的标杆。 

  屈志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喜欢这个事”。他口中的事情不是别的,就是他每天所要从事的护林工作。今年55岁的屈志银参加工作时在崇信县野雀苗圃上班,1992年调入崇信县新窑林场。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他和职工们住在土坯房里,护林站没有水和电,他们自己做饭。不仅如此,巡山全靠步行,每人持一把柴刀,带一包干粮、一壶水,往往一巡就是一整天。累了坐在山石上歇歇,饿了渴了就吃随身带的干馍和水。

  屈志银说,山林就是他的世界。一年365天,有300多天他都是在林子里巡山,相处得最多、最久的,不是家人,而是这些山间生长的树、枝头停落的鸟和脚下安静的路……它们陪伴着他,无论严冬酷暑。每年,屈志银都要穿破两三双胶鞋。由于长期走在山路上,脚掌上磨出厚厚的老茧。

  作为护林员,屈志银除了加强林木管护之外,防火工作更重要。为了让每个村民都能自觉做到文明用火、安全用火,不让山林遭受火灾损坏,屈志银坚持和同事一起进村入户发放宣传材料、刷写林地标语……每个山头,每一个可疑的人,每一处细小的隐患点,他都能巡护到位,不留死角,让林区安然无恙。屈志银从事护林工作至今,他所在林区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也没有一起乱砍滥伐现象。

  造林容易管护难,“三分造,七分管”。人虽然管住了,可是牲畜一放出来就管不住了,牛吃、羊啃,什么样的幼林也经不住这样的折腾。自崇信县1998年封山禁牧政策开始实施后,屈志银就动开了脑筋:除了冰天雪地羊不上山外,每到青草发芽、林木长叶、春暖花开时节,有的养殖户天不亮就偷着把羊赶出来上山放牧。对此,屈志银早就采取了布控措施,天不亮就守候在入山的道口,那些放牧的农户一看到这个阵势,急忙把羊群赶回家中,在圈中喂养。这时,屈志银趁机逐个到养殖户家中,一方面详细讲解《崇信县封山禁牧通告》的有关规定,一方面又把禁牧宣传资料分发给养殖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林区的养殖户不再上山放牧了,都实行了舍饲圈养,爱林护林成了林区群众的一种自觉行动。

  1998年的一天晚上,为了蹲守盗伐者,屈志银和同事在大山里冒着大雨,整整蹲守了一个晚上,不敢合眼,最后抓住准备盗伐的人员。

  为了让林区群众明白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屈志银和同事经常利用工作空闲时间走村串户,与当地村民沟通、拉家常、交朋友,同时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典型案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林区群众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是生态保护的受益者,从而成为森林资源的保护者。

  27年来,屈志银用双脚丈量着三万五千多亩茂密山林。他熟悉这里的一切,每一棵树,每一条防火沟。他已把山林当成自己的家,如今这个家充满温馨: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大力改善,除个别护林站外,大部分基层护林站职工都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缺水少电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同事之间的关系和睦融洽,谁家里有困难就会得到帮助。

  “家里的事情全靠我的妻子,这些年真是辛苦她了,子女的教育和家务活我都没尽到力。”谈起家里事情,屈志银的眼眶有些湿润,“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觉得自己的工作很重要,也很光荣!”他目光坚定,道出自己的初心与使命。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