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灵台县

灵台:杜金良和他的“红色革命长廊”

 2019/05/21/ 08:07 来源:平凉日报 冯永乐

杜金良和他的“红色革命长廊”

  冯永乐

  在灵台县城财政街北端,有一个叫“金良红色收藏馆”的门店,门面平淡无奇,登堂入室,就会惊奇地发现,店中密密匝匝陈列的都是与毛主席有关的红色纪念品,徜徉在这悠长的红色长廊,让我们感受到红色年代的律动气息。这壮丽的红色长廊,发端于一个叫杜金良的下岗职工之手。

  杜金良1964年出生于灵台县朝那镇盘头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念书识字以来,毛主席的“红宝书”就是他书包中的心爱之物,“老三篇”是他经常背诵的文章,毛主席像章如星光一般在他心里放射着永远的光芒。回忆少年时代,他不管多苦多累,都要在临睡前借着微弱的油灯光亮,抄写几段毛主席语录;平时和小伙伴背诵毛主席诗词,唱革命歌曲,讲革命圣地——延安的故事成了最有趣味的活动。在贫瘠的少年时代,他的记忆中留下了一段难以磨灭的“红色记忆”。

  收藏“红色记忆”,这种情结像种子一样在少年杜金良心里植下了根。由于对毛主席深厚的感情,他少年时代就自制了一个小木箱,开始积累与宣传毛主席有关的报纸图像、图书、油印传单和毛主席像章。这些东西在当时往往被人们忽略,但杜金良却如获至宝、爱不释手,经常在油灯下拿出来一一把玩,丝毫没觉得厌倦过。30多年来,他身上一直佩戴着毛主席像章,至今还喜欢背着印有“为人民服务”的黄布挎包出门。他说:“背着它,我心里才踏实!”

  高中毕业后,杜金良先后被分配到县石油公司、百货公司等单位上班,工作之余的收藏也成了他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1992年,他被调到县糖酒公司上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司进行机构改革调整,公司全部推到市场,他承包了一个售货亭,自己经营,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生意不景气,一度曾使家庭经济状况陷入困境。为了维持家里日常生活费用,同时继续发展他的收藏事业,他曾在街道摆摊设点,卖过西瓜、收过废品、登过三轮、办过舞厅,他的辛勤付出既帮助家庭渡过了难关,也让他的收藏事业有了一定的经济保障。那年秋季,什字镇举办物资交流会,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摆摊子,大量收购毛主席像章,这一次他投资600多元,收回毛主席像章300多枚,还收了几件质地、品相都不错的文革瓷器,让他看见了潜在的巨大民间市场,但苦于资金不足,他觉得手脚无法施展开来。

  2004年,他所在的糖酒公司彻底改制,他成了一名下岗职工,在敏锐直觉的引导下,他果断买下公司的地产,搞起房产开发,搭上了经济直通车,积累了他作为商人的第一桶金,这为他此后的“大手笔”收藏奠定了基础。

  之后,他将收藏市场拓展到毗邻省份,凭一辆旧摩托车,他先后多次去陕西宝鸡、咸阳、长武、永寿、乾县,甘肃西峰,宁夏固原等地,很多出行都伴随着炽夏的炎热和寒风的凛冽,饿了,就在沿途的农户家花钱买馒头吃;渴了,喝军用铁水壶中的凉水,晚上出2元钱睡在农村老大爷的饲养室里,第二天继续出发。

  多年来,他往返行程陕甘宁等省区,收藏红色经典珍品、民俗文化遗产及古玩、奇石等8万余件,毛主席像章2万余件,红色书籍、报刊2万余册,毛主席画像1600余张,文革瓷器300余件,书画收藏1000多副,藏品总价值达1000多万元。展室也从最初的一间房子拓展出了另外三层活动板房,总面积达800平米。在收藏过程中,随着他收藏经验的积累,他还收藏了许多民俗物件、古玩、奇石、书画等藏品。藏品太多致使展室不够用,百分之三十的藏品依旧没办法陈列出来,这成了他心中“幸福的苦恼”。杜金良希望能把他的“红色革命长廊”办成甘肃省乃至全国青少年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学习基地。

  由于他的收藏规模大,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2012年3月1日,他被正式吸纳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2012年5月13日,在国家钓鱼台“中国特色经济创新发展论坛”活动中,杜金良受邀作了题为“守望红色经典,弘扬民俗文化”的专题演讲,博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会后,他还接受了国家部委领导的亲切接见,并被评为“全国十佳红色文化收藏贡献人物”,其收藏经历被众多国家媒体和网络跟踪报道。

  谈及未来,杜金良腼腆地说出一个朴素的愿望,那就是,他将把自己的“红色”收藏事业坚持下去,让更多的人在观赏藏品中了解历史,记住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