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灵台县

李明刚:“既然来了,就得干出个样子”

 2019/07/08/ 14:51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赵育娴

李明刚:“既然来了,就得干出个样子”

  本报记者 赵育娴

  上个月的端午小长假刚一结束,市档案馆办公室主任李明刚捆起自己用了快两年的床铺,从灵台县上良镇朱堡村,又“转战”到另一个深度贫困村——庄浪县柳梁镇川边村。

  “李队长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干事,我们对他都很有感情……”离开时,不少已经脱贫的群众这样称赞他们朝夕相处近两年的“李队”。

  两年前,李明刚以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的身份来到朱堡村。如今,朱堡村贫困发生率由17.17%下降到1.39%,顺利通过了省、市、县脱贫验收,由他担任队长的工作队成为首批被灵台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授予流动红旗的驻村工作队之一。

  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白捷香家院墙倒塌、柴房倾斜,经与其子沟通协调,帮助新建院墙和柴房,户内面貌大为改善。事实证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才是过上好日子的根本途径。”

  “通过对低保户张俊世实施危房改造项目,彻底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惟望群众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

  翻看李明刚的工作笔记,厚厚的本子写得密密麻麻。在李明刚看来,这既是日常工作点滴的详细记录,更是对自己今后工作的督促。

  2017年8月,因踝骨骨折正在请病假的李明刚接到了驻村帮扶任务,提前取掉石膏,来到灵台县上良镇朱堡村。等不及脚伤恢复,李明刚就挨家挨户走访摸底。近两年间,他的脚步踏遍了朱堡村的沟沟洼洼,每个贫困户的家庭情况都烂熟于心。

  组织开展“投牛入股”,让贫困户加入龙头企业参与分红;指导创办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所有果农加入;衔接举办果产业劳务培训班,培训贫困群众100余人……

  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基础。结合村情实际,李明刚动员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牛、果、劳增收产业,全村牛、果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不少村民依靠产业过上了好日子。

  “我们村能顺利脱贫,离不开驻村工作队的辛苦付出。” 在朱堡村125户贫困户心里,李明刚就是他们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把所有热情投入到帮扶工作中

  “一定要警惕,安全最重要。”

  2018年7月10日,暑日午后的暴雨说来就来,惦记着群众的住房和人身安全,李明刚带着村干部和驻村队员挨家挨户查看房屋情况,自己也记不清摔在泥地里多少次了。

  当晚凌晨,因为放心不下,李明刚仍坚持在村子里来回查看,时刻准备处理险情。雨刚一停,他便组织村社干部摸排统计房屋问题,衔接落实11户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后续还实施了3户贫困户自来水入户工程,全村自来水通达率达到了100%,危房得到了全面消除。

  “群众工作不光要用嘴说、用笔写,更要用心用情去体会他们的难处。”“扶贫扶起的不仅是物质生活,更是民心。”

  在村上,李明刚最上心的,是贫困户景虎子。景虎子身患疾病不能正常生活,家中还有年迈的父亲和幼小的孩子。去年9月,景虎子病发把父亲打伤致全身多处骨折,李明刚将其及时送医手术,并在出院后,多次帮助景虎子家劈柴提水、买馍买菜,自己出钱为他们买生活用品,每月去医院看望景虎子,帮助办理医保手续,垫付药费。同时,对景虎子5岁的儿子,他经常买玩具和新衣服送给孩子,想方设法为其解决生活及上学问题。

  “李队长对我们,真的是掏心掏肺,把所有热情都投入到了帮扶工作中。”提起李明刚,景虎子的父亲景老汉感激地说。

  对群众的帮扶有始有终

  扶贫先扶志。

  驻村期间,利用党员定期活动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李明刚坚持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讲清贫困概念,说明白什么是“两不愁三保障”,消除群众“等靠要”思想。

  在走访中,贫困户张小军家的情况让李明刚思考了很久。张小军身患胰腺癌,家里6口人,父亲患有脑梗塞和高血压,母亲又是白血病患者,还有正在上大学和高中的两个孩子,全家的重担全部落在妻子身上。

  在朱堡村,不止张小军家这样一户因病、因学致贫的家庭。

  通过深入调研和大量走访,李明刚把将教育扶贫作为帮扶工作的切入点,积极寻访热心公益的社会力量对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资助。他联系了兰州晨报阳光助学项目资助本村贫困大学生1名,联系陕西一家爱心企业资助本村贫困中小学生8名,共计落实助学金3.1万元。争取帮扶单位为87名贫困群众购买“扶贫宝”保险,为3名残疾群众办理残疾证。

  在朱堡村村主任朱珍福看来,李明刚最大的优点,就是对群众的帮扶很主动,什么都要认真思考,干事有始有终。

  “既然来了,就得干出个样子。”李明刚说。如今,他又把这句话践行到了新的驻村帮扶点——庄浪县柳梁镇川边村。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