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静宁县

记静宁县红寺镇寺岔村党支部书记何军喜

 2019/08/06/ 08:55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丁小凤

为了309户村民的“脱贫梦”

——记静宁县红寺镇寺岔村党支部书记何军喜

  本报记者 丁小凤

  这两年,静宁县红寺镇寺岔村点点滴滴的改变离不开一个人——何军喜

  2017年12月,何军喜成为寺岔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9社309户1242人脱贫致富奔小康。

  现在,何军喜已经变成一个身兼数职的“多面手”,一方面,他到户到人落实扶贫政策,做大做强扶贫产业,用足用好帮扶资源;另一方面,想方设法让贫困户参与到自己的剧团中增加收入,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见到何军喜时,他正在崆峒区安国镇油坊村带领剧团演出,台前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观看。“这是今年的第14场演出。有时候村上的事情离不开人,已经错过了好几场演出,这两天可以过一下自己的戏瘾。”何军喜在后台边为演员化妆边说。

  何军喜从小喜欢秦腔,2015年,他成立了甘肃省静宁县艺苑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在静宁县周边乡镇演出,同时剧团也成为他脱贫攻坚与文艺事业相结合的“大本营”。

  何军喜的剧团不仅为下岗工人提供工作岗位,而且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两年我注重鼓励村里的一些贫困户参加到剧团中来,他们有技能发挥技能,没技能可以出力帮忙搭建舞台。”何军喜介绍道。

  何应军一直跟随剧团工作,既不耽误家里农活,又多了一份收入。他告诉记者:“在农村唱戏有个规律,一般都是农闲时间才会有庙会、节会,秦腔戏是节会的压轴项目。我在剧团一年能挣2万多块钱补贴家用,挺喜欢这个工作。”

  剧团只能帮助小部分村民,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还要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何军喜在完善寺岔村脱贫攻坚方案的基础上,把“一户一策”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最基础工作,紧盯贫困户,经常深入村社农户、田间地头,了解每一个贫困户的“家底”及致贫原因。

  “我们全村有5180亩耕地,300多头牛、1300亩苹果。特别是这1300多亩果园自2013年栽植后一直疏于管理,没有什么收益,但是周边乡镇的村民靠种果树早就发家致富了。”何军喜说,要想脱贫,应该首先把这些果园管理起来。

  何军喜带领群众连续两年新植和补植断档果园,对500亩初挂果园,多方联系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果园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帮助引导未挂果果园经营户重视幼园抚育,按时防病灭害,按季节施肥除草,确保达到预期增收目标。

  此外,何军喜还积极争取落实新购基础母牛和肉牛补贴政策,鼓励村上新建标准化暖棚,力争使全村肉牛存栏量达到400头以上,5头以上养殖户数达到20户。现在,他正在多方奔走,帮助停建养殖户续建800头规模养猪场,该项目建成后可以有效解决村集体经济和养殖合作社运转困难的问题。

  “我们村还积极推广农村‘三变’改革,借助互助资金协会和喜辉合作社,扶持龙头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发展,把贫困户吸纳到产业经营链条上,着力增加农户现金收入。”何军喜说,要么不干,干就干好,相信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奋斗出幸福生活。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