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崇信县

崇信:王保处抬牛

 2019/09/05/ 07:59 平凉日报 记者 郑娟

王保处抬牛

  本报记者 郑娟

  一场秋雨之后,王寺洼的山沟深处空气清新而芬芳。这里是崇信县锦屏镇野雀村,王保处扛着一顶担架走在草木葳蕤的山野小道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愉悦。

  几分钟前,助手王德强打电话说,早晨巡山时发现28号有孕母牛肚子瘪了,看样子是早产的症状。王保处叫他别担心,这样的情况很正常,用担架抬回来,喂几天奶粉就好了。

  这是王保处和助手一个月之内抬回来的第三头牛犊。品种是申报国家地理商标认证的崇信红牛。他在心里默数一遍,今年产犊9头,四个月大小的“红牛犊”以8000元的市价估算,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益。

  低成本、高品质是王保处养牛的秘诀。“现在高端市场牛肉需求很大,崇信红牛根本不愁卖。”王保处说起他的养牛史,总是津津乐道。

  20岁出头,他怀揣打工梦在外漂泊了10年,干过建筑工人,当过保安,还到井下当矿工,后来发现没有技术走到哪都是下苦力。2011年春节过后,他决定干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因为村子里有养牛的传统,加上他的想法正好迎合了全省全市养牛的大政策,技术上的支持和销路上的保证让他心里有了底。

  那一年,他利用打工积攒的10万元购买了7头能繁母牛,之后又承包了500亩撂荒地,利用废弃窑洞搞养殖,一干就是八年。肉牛市场的起起伏伏,最高时一头牛能卖一万三,牛多数是本地品种,也有少量改良的西门塔尔,崇信红牛品质优良,繁育能力很强,采取放养方式在成本上要比圈养低很多,再搭配上用麸皮、油渣和玉米粉配置的“独家秘方”,牛上膘很快,基本上一年就能出栏。

  后来,王保处把主要心思花在了品种选育上,一心扩大崇信红牛数量,走高端市场路子。为鼓励像他这样的窑洞养牛户,今年崇信县通过奖补形式,一头能繁殖母牛补助1000元,仅这一项他就领到了2万多元。

  除了品质选育做保证,封闭式的田园放牧也是产出优质牛肉的独特条件。这里山青树绿,溪水清澈,几乎没有污染,牛舍可以就地利用。形象上虽然不如现代化的牛棚气派,但生态环保低碳的生产方式,还是给我们这些“山外人”不小的震撼。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除了大雪封山把牛关进窑洞,其他大多数时间,我们上午打牛入山,到了下午,牛吃饱喝足后自然会成群结队回来抢吃晚间的饲料,节约了很多人力和物资成本。放养的红牛几乎从不得病,防疫毫无压力。而且产犊也不似圈养的牛那般‘娇贵’,有时候母牛在山里产犊,遇上刮风下雨或者早产,就要去抬牛,54头牛有12头就是我们用担架抬回来的。”王保处边说边笑。

  防盗工作也不用他操心,因为山场偏远,道路崎岖,“雪亮工程”县乡覆盖,出山的路口都安装了摄像头和王保处的“眼线”,所以他每天都能在家睡个安稳觉,两个人管理50多头牛,倒也不是很费力气。

  在牛产业发展的春天里,和王保处在同一个村的伊顺祥牛业公司也不甘寂寞。这是一家肉牛育肥和屠宰加工的大型企业,生产车间、排酸车间均达到欧盟标准,年屠宰肉牛能力3万头,可加工牛肉系列产品100多种,冰冻牛肉获准出口香港,是崇信县肉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名副其实的龙头企业。

  崇信县是全省养牛大县。去年,县上成立了红牛协会,组建红牛产业专业合作组织163个,出台了《崇信红牛产业扶持管理办法》,分户养殖、寄养代繁、股份合作、订单养殖等模式持续深入推行,正朝着崇信红牛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2018年光是补助给包括王保处这样的窑洞养牛户在内的资金就达1100万元。

  太阳落山后,王保处和助手骑摩托车“下班”回家,每天最后一项工作是给窑洞里的牛添饲料。马无夜草不肥,养牛也是这个道理。妻子和母亲在家中的二层小楼中等他吃晚饭。

  王保处抬牛,也把好日子抬到了全村人的前头。

相关新闻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