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平凉市

平凉火车站“黑车”乱象有感

 2019/10/14/ 11:34 来源:平凉日报 周阚平

平凉火车站“黑车”乱象有感

  周阚平

  国庆假期,平凉火车站人流较大,有回家探亲的游子,也有来观光的游客。走出站门,除了坐公交车,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打车。不过,等候在站前广场的除了出租车,还有为数不少的“黑车”,这些“黑车”普遍存在乱停乱放、随意拼客、欺客宰客、漫天要价的现象,给来平凉的外地旅客留下了很不好的“第一印象”。

  笔者看到,一旦有旅客出站,很多“黑车”司机便立刻围拢上前拉客,有说去平凉各县的,也有说去庆阳各县的,也有说前往市区的,要价普遍比出租车高出一倍多。一些本地人会和“黑车”司机讨价还价,但外地旅客不知道路途远近,看到打不上出租车,就上了“黑车”。如果一行有三四人要去某县或某乡村,“黑车”司机会马上开车驶离火车站。如果只有一两个人,“黑车”司机还会继续拉客,直到拉满人才会开车。据一名出租车司机讲,他常见旅客因为要价太高或拼车和“黑车”司机发生冲突,有少数人选择举报,处理结果如何不太清楚。

  笔者将火车站“黑车”乱象发至朋友圈,有很多网友抱怨:平凉火车站环境脏乱差不说,“黑车”也是一大顽疾。

  有一个网友说,他经常坐火车出行,多数情况下选择坐公交去火车站。有时候夜晚到平凉站,没有公交车,只能打车回家。运气好会有出租车,如果出站迟了,打不到出租车,就只能坐“黑车”了。一次,他刚下站门台阶,一个人就来拽他胳膊,让坐他的车,说是十元到市区。他上车后,司机却说再等一会,依旧用拽他的方式去拽别的客人,直到拉了三个人才开车。一路上,这个司机开得飞快。第一个乘客到到目的地后,他要了十五元,第二个也要了十五元。他是最后一个下车,司机要二十元。他质疑对方乱要价,司机很不以为然;“大半夜的拉你一趟,掏不起二十块钱,就不要坐车了。”他表示要举报,司机轻蔑一笑:“你举报吧!”由于不知道举报电话,加之半夜三更,他不想惹事耗费时间,无奈之下便放弃了举报,给了对方二十元了事。

  他认为,平凉是一座新兴旅游城市,出租车是城市的“第一张名片”。然而,这些“黑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抹黑”了城市形象,损坏了旅游口碑。

  所谓“黑车”,是指那些没有经过管理部门许可,未取得运营资格,以营利为目的擅自经营出租客运业务的车辆。这些私家车的非法参与营运,严重冲击了出租客运市场的运营秩序。在平凉火车站、东西汽车站以及解放南路、新民北路、广成路等地,每天都会聚集大批“黑车”。由于早晚高峰期出租车难打,给“黑车”经营有了可乘之机,所以很多市民外出办事、下乡或去县城等地,都会乘坐“黑车”。

  我们相信,绝大多数“黑车”司机都是好人,但“黑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安全因素远远大于出租车。相对于正轨出租车,“黑车”存在很大安全风险。首先,出租车安装有监控系统,出租车司机的活动全程被监控。乘客一上车,摄像头就会自动拍下乘客照片,能够最大限度保证司机、乘客的安全,而“黑车”则没有这些设施。其次,一些“黑车”使用假牌照或套牌运营,一旦出现财物遗落、欺客宰客、敲诈勒索等状况,乘客投诉无门。还有极个别“黑车”司机借运送乘客之机,实施抢劫、强奸、盗窃犯罪。此外,“黑车”普遍车况差,加之这些车不上保险,发生交通事故后,乘车人得不到应有的赔偿。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们日常出行,最好不要选择乘坐“黑车”。安全有两个层面:一是道路交通安全,取决于司机的技术。二是乘客人身安全,取决于司机的良心。前者来说,管理难度可以靠技术甄别。后者而言,乘客只能碰运气了。

  互联网时代,说起滴滴打车和顺风车,很多年轻人并不陌生。但在平凉,网上叫车以及从事网约车运营的人并不多,市民出行除了乘坐出租车,无奈之下也只能选择坐“黑车”。

  存在未必都合理。“黑车”的存在虽然有一定的市场需求,监管难度也相对比较大,但这些客观因素不应成为“黑车”乱象屡禁不止的借口。运管部门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可否考虑建立平凉网约车平台,将一些无不良记录、车况较好的“黑车”纳入网约车,使其在有效监管下规范运营,一来可以缓解市民“出行难”,二来可以给一些“黑车”司机提供一条生存之道。

  当然,作为市民我们也要自觉抵制“黑车”,积极举证举报“黑车”,擦亮“第一张名片”,维护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