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崇信县

赵建荣:大山里的追梦人

 2019/10/31/ 14:42 平凉日报 记者张虎平 张建刚

赵建荣:大山里的追梦人

  本报记者 张虎平 张建刚

  一场秋雨过后,气温骤降,但崇信县新窑镇西刘村的景色依旧醉人。村文化广场老人们悠闲的锻炼身体,走出校园的孩子们愉快的嬉戏玩耍,“绿缘美”农家乐依旧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客人,到处彰显出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喜人变化。

  “今天我为什么要带领大家来这里重温共产党的历史和红军在我们村的故事?目的就是为了教育引导大家学习老革命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牢记历史,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生活。”和平常一样,只要有人来,赵建荣都会来到西刘村红色文化展厅给大家义务讲述红军三五九旅回援陕甘宁边区,宿营西刘村的那段红色故事,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村里有了这样的条件,能为大家义务讲共产党的历史和西刘村的故事,对自己来说是一份光荣,这在早些年想都不敢想。

  西刘村是新窑镇6个贫困村之一,过去,由于村里没有集体资金,导致基层村级党组织“有心无力”,很多村级事务无法开展。2013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392人,贫困发生率57.82%。当时群众出行交通工具以摩托车为主,村民还居住在西刘半山腰,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经济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完全靠天吃饭。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2012年担任村主任的赵建荣由于在群众中口碑好,当上了西刘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他走遍家家户户、沟沟坎坎、角角落落。通过摸底调查,谋划脱贫致富门路,建阵地、夯基础、抓建设、兴产业、办实事、融真情,使全村脱贫91户355人,贫困面下降到2.56%,2018年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62元,村上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也得到明显改善。

  “早些年我们西刘村可不是这样的,村里几乎没有一条像样的路,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家家户户乱堆乱放,环境脏乱差。现在村里修了路、安了路灯、通了公交,还修建了公厕,路两边还栽了绿化带、村民还有了活动场所、村民们讲究卫生了、爱护环境了,村里环境越来越优美,来村里玩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些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扶持。”西刘村76岁的村民王崇和在谈到村里的变化时,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领头羊;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赵建荣结合西刘村实际,把脱贫攻坚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领群众按照“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要求,以“支部强、村庄美、群众富”为目标,深入实施党建统领“一强三创”和脱贫攻坚“九大冲刺”行动,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认真落实“基础设施到村,产业富民到户,技能培训到人”的扶贫攻坚方略,在各项惠农政策的扶持下,群众从偏僻的山脚处搬到了公路沿途,住上了康居住宅,村社巷道全部硬化,自来水入户率100%,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多亩,修建便民桥3座,指导群众栽植核桃200亩,标准化管理200亩,鼓励群众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建办养殖小区,目前全村牛存栏达214头,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今年56岁的李有生,当时由于家中劳动力单薄,无固定收入来源,居住条件也差,生活过得很艰难,所以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赵建荣知道这一情况后,经常来家嘘寒问暖,为他出主意、想办法、谋出路,动员他通过发展红牛产业脱贫致富,帮助李有生通过精准扶贫贴息贷款,购买了3头牛。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李有生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收入一年比一年多,2016年度实现脱贫。目前他家饲养的红牛数量已达26头。“当时要不是赵支书给我出主意,让我养殖红牛,并帮我修建牛棚,我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好生活,真的很感谢他。”李有生逢人便说赵支书的好。

  在探索推行“党支部+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上,西刘村依托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建成绿源美生态园,依托“三五九”旅西刘宿营地遗址开发、保护和民俗休闲、健康养生、农家乐等项目,打造西刘村“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品牌。在赵建荣的带领下,村上通过获得土地流转租金、经营收入分红、劳务报酬等多重收入,逐步走出了一条农村“三变”发展路子,进一步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从凹凸不平的穷山村到如今被评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62元,西刘村的蝶变历程,离不开国家政策和各级帮扶单位的支持,同时更离不开赵建荣一步步奋斗的历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对此赵建荣深有体会,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怀揣强村梦、共富梦,不忘初心永向前,在奋斗中跨越了一个又一个高度,成了与时代同行的追梦人和圆梦人。

  在谈到今后打算时赵建荣说:“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农村党支部书记,我的理解是把村里的事干好,尽最大努力让村里群众过上好日子。下一步我们将结合红色旅游文化、民俗文化和休闲文化打造西刘村的文化品牌,通过乡村旅游产业引导群众发家致富,同时加大红牛产业的发展,扩大现有的2个养殖小区,增加养牛量,提高群众收入,实现整村脱贫,使群众走上幸福小康之路。”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