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静宁县

后脱贫时代静宁苹果的崛起之路

 2019/11/11/ 14:26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王毅

“果”断前行

——后脱贫时代静宁苹果的崛起之路

  本报记者 王毅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六盘山片区和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的静宁县,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举全县之力推进苹果产业开发,如今,已成为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享誉全国的“中国苹果之乡”,17.6万贫困人口依靠苹果实现稳定脱贫。

  近年来,静宁县通过行政持续推动、干群协调联动、典型示范带动、科技推广驱动、建办龙头拉动等措施,不断增强静宁苹果的核心竞争力,为静宁在后脱贫时代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怎么种,谁来种——德美模式初步形成了静宁苹果发展的新格局

  “在我们村,种果树的大多数是60后、70后,也有少数80后,90后读书上大学在外面找工作了,即使没有读成书的年轻人也不愿吃这个苦,宁可在外面打工也不回来种树,若干年后谁来种苹果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治平镇雷沟村文书胡永成说。

  胡永成的话戳准了静宁苹果的痛点。静宁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在苹果产业方面探索推行“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乡产业公司+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合作园、托管园、创业园在静宁大地上不断涌现。位于城川镇的德美地缘建成了1000亩矮砧密植现代有机苹果示范园,果园配套水肥一体化,配套智慧农业云系统,降低了经营成本,为革新苹果种植模式开辟了一条新路。

  “我们公司建设的苹果产业园,采用有机种植模式、合作经营,不断完善延伸产业链,塑造保护品牌,让静宁苹果的持久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助农增收、助推脱贫成效明显。”德美地缘有限公司总经理田积林告诉记者。

  据了解,德美地缘先后投资2300万元,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建成占地800亩的“甘肃省国家苹果种苗繁育基地”,年可生产优质大苗150万株以上,为静宁县继续扩大苹果种植面积、老果园改造提供了苗木保障。投资6亿元,建设集冷链物流、苹果深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产业园,被郑州商品交易所指定为苹果交割库,成为甘肃首批、平凉市首家苹果交割仓库,有力促进了“静宁苹果”向资本市场转型升级。投入2000多万元,在北京、西安等城市设立了静宁苹果品牌店,与国家体育总局、中铁等签订“静宁苹果”长期供应合同,成功拿到了供应国家级运动员及重大赛事的“入场券”,提升了“静宁苹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0多岁的高国宝是德美林果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他说:“没有上过啥学,以前一直靠打零工补贴家用,这几年专心种苹果,8亩果园产量达4万斤,能为家里带来8万元的收入,现在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德美地缘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国家级德美地缘林果专业合作社,纳入城川、贾河等乡镇的600多户果农加入合作社,其中贫困户268户,建成合作园5000余亩,2018年为贫困户分红17万元,助推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近年来,静宁县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现代果业生产技术,建成余湾红六福富硒苹果生产基地、威戎现代苹果示范园等集约化生产基地,带动发展苹果家庭农场32家,202个果品专业合作社,入社社员2.5万多人,走出了合作经营、互助共赢、脱贫致富的路子,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组织带动、园区集约发展的现代果业发展格局,为静宁苹果在后脱贫时代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下转第2版)

  谁来讲,讲给谁——“文化+”提升了静宁苹果的影响力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和滋润,静宁苹果得文化之灵气,成了艺术审美的天地,让物质意义上的苹果,突破时空限制,以文化的姿态进入消费者的视野,推动文化的力量成为贫困地区人们情感历程中的一盏灿烂明灯。”已经第二次参加静宁苹果节活动的中国诗歌学会会长助理、副秘书长周所同说。

  为了让静宁苹果注入新的文化内涵,由中国诗歌学会指导,静宁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德美集团承办的“我为静宁苹果写首诗”活动,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诗歌作品248件,经评委会评审,最终评选出118首诗歌并结集出版。10月13日,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程步涛及来自山西、浙江、宁夏的部分知名作家、摄影家采风活动在德美现代农业示范园拉了开帷幕,包括“我为静宁苹果写首诗”全国诗人静宁采风和诗歌朗诵活动,静宁、会宁两地音乐界研讨交流活动,静宁县书画艺术家创作写生活动,静宁县红色文艺轻骑兵“快乐一座村庄”走进果乡活动。

  “我为静宁苹果写首诗”活动是静宁苹果节的文化系列活动之一。全国首届“静宁苹果杯”书法作品展自6月15日发布征稿启事,到8月25日征稿结束,共有来自32个省、市的2096人投稿,投稿中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98岁,涉及各行各业的书法专业人士及业余爱好者。获得一等奖的江西书法家张凯说:“参加静宁书法比赛,首先要了解静宁,静宁苹果是我吃过最好的苹果,我已经采购了10箱邮寄给了亲朋好友,回去后要给他们讲好静宁苹果的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购买静宁苹果。”

  据了解,自10月份以来,静宁县先后开展了以“体育舞蹈、书法大赛、文艺演出、摄影展”为主要内容的静宁苹果产业发展和文化特色的作品创作活动,进一步挖潜了静宁苹果文化,扩大宣传推介,吸引了银川、西安等周边地区游客前来观光旅游、采摘体验,还初步探索形成了“旅游+文化+苹果产业”模式,依靠文化创意让游客走进来和静宁苹果走出去,打造以静宁苹果科技种植和文化展示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目前已经实现了将苹果变成果汁、苹果罐头、苹果酒等产品摆上了餐桌,年生产果汁1万吨,果醋、果酒900吨,可提供就业岗位2万多个,实现经营性收入约8亿元。

  如何卖,卖给谁——电商开启了静宁苹果销售的快车道

  “怀着感恩之心,带着苹果的芬芳,载着家乡人民的期望,我愿为静宁苹果代言。”2019年考取复旦大学的田静说:“我通过朋友圈、网店等途径宣传和推介静宁苹果,身边的同学现在都知道静宁苹果,并且购买静宁苹果,对静宁苹果赞不绝口。”田静是从150多名优秀学生中评选出的84名静宁苹果代言人之一。从2015年起,静宁县已连续5年实施了以“爱心助栋梁·共圆苹果梦”为主题的“百名静宁苹果代言人”助学项目,为热爱家乡、支持静宁苹果发展的学子搭建平台,让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品尝、购买静宁苹果。

  静宁县红六福果业公司总经理王志伟敏锐地看到了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的商机,如今他的公司不仅注册了“红六福”和“静红”商标,他还将“互联网+”思维融入生产、流通、营销等环节,通过自建静宁苹果网及微博、微信等第三方信息平台,大力宣传推介,扩大品牌影响,还把合作社产品成功入驻淘宝、阿里巴巴、京东等知名的电商平台,开辟了电商销售通道,仅10月份,网上销售苹果2万余箱,创收60多万元。

  “我的微信朋友圈都是发苹果照片的,我朋友圈也发了好多苹果图片,一起的朋友看着就馋,在微信上直接发红包买苹果。”在河南工作的静宁李店镇人赵追说,“因为静宁苹果价格高、有名气,在当地超市买到的不一定是静宁苹果,而通过电商,消费者可以品尝到货真价实、原汁原味的静宁苹果,我通过微信已经销售了143箱苹果。”

  近期,会玩微信的果农、在外工作的静宁人和读书的大学生、近1.3万名干部和帮扶工作队员等将静宁苹果的图文、网店分享朋友圈、微信群,并通过滚雪球的方式传播到全国各地,各种宣传“静宁苹果”的文图信息霸屏朋友圈,动员微信好友下单、转发,通过电商让消费者吃到原汁原味、货真价实的静宁苹果已不再是梦想。据悉,截至目前,静宁县已建成县级电商中心1个,乡镇电商服务站24个,村级服务点170个,建成各类电商网点、微店共246家,依托淘宝、京东、三维商城、微商城等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农产品销售额达1.38亿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