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平凉市

“苹果专家”把脉平凉苹果

 2019/12/13/ 14:25 平凉日报 记者刘英娜

“苹果专家”把脉平凉苹果

  本报记者 刘英娜

  11月9日,平凉苹果走进深圳;11月15日,平凉苹果在南昌签下亿元大单;11月20日,静宁苹果启运“陆海新通道”,出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11月,晚熟红富士苹果大量上市,作为红富士苹果主产区之一,平凉苹果火力全开,迎来了今年鲜果的销售高峰。

  今年,是苹果的大年,早、中、晚熟苹果都迎来了大丰收。然而,产量的变化必然带来价格的波动,果农对今年苹果价格和市场变化的接受度如何?

  目前,平凉苹果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面对全国“从东北到阿克苏,从云南到宁夏都在种苹果”的现状,如何让平凉苹果在市场站稳脚跟、做强品牌?

  包含老果园改造、新品种改良、新技术推广、新模式运用等等众多内容的果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平凉苹果全面挤进高端市场?

  当果产业在助力群众脱贫的因素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当一颗颗小苹果承载起“脱贫果”“致富果”的重担,当我们签下一个个颇有分量的合约的时候,当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市场变化越来越剧烈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冷静思考。本报记者专访了国内苹果产业领域权威的、与平凉苹果颇有渊源的四位专家,听听他们如何为平凉苹果把脉!

  陈学森: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泰山学者,国家重点实验室果树研究室主任,国家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致力于果树种质资源评价与生物技术育种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果树育种学研究领域成绩斐然。

  陈学森:培养新型职业果农迫在眉睫

  四年前,陈学森团队介入了山东农民田成有的老果园改造项目。当时,老田家30多年的老富士苹果树结出的果子果个小、色泽差、卖不上钱。

  陈学森团队运用新研发的中国式苹果宽行高干省力高效栽培新模式和重茬障碍防控技术,选用团队自主选育的“龙富”优质短枝型苹果新品种,与当地原产的抗性实生砧木八棱海棠进行果苗嫁接,采用宽行密植方式栽培,对果树进行整形修剪。并在当年冬季到来之前,在地里挖沟清除残根、施上了菌肥。

  田成有没想到,新栽的苹果树第二年就开花结果了。今年他家的50亩苹果园更是喜获丰收,每个苹果的重量几乎都在一斤左右,一斤卖到4块多钱。

  “建示范园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果农看到直观效果,教给他们科学管理果园的方法,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培训方式。”正如陈学森所料,当地果农都跑去老田家取经,想如法炮制,改造自家的老果园。

  “培育新型职业果农,就是要让他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陈学森表示,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向二、三产业转移,新生代农民工对土地越来越陌生,留在农村的果农表现出老龄化、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培育新型职业果农是当前苹果产业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

  陈学森告诉记者,在多年的调研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是,父亲每年种苹果收入20万元,但儿子宁愿在城里打工每月挣2000元,也不愿回家跟着父亲种苹果。原因在于这些年轻人不想当“农民”,不愿意被贴上贫穷落后的身份标签,也吃不了在果园劳作的苦,不愿不想付出如此沉重的劳动代价来获取财富。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解决劳动力成本高,劳动强度高,机械化程度低的问题。”陈学森说,在果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要注意栽培模式、土壤管理模式、组织管理模式的改变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注重提质增效、节能增效。同时,把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户组织起来,提高组织化程度,标准化程度,进行商品化处理,打造出响当当的品牌,让果农能持续增收,见到真金白银。

  “果农能种出10块钱一斤的苹果,消费者愿意掏10块钱买这个苹果,种的愿种、卖的愿卖、买的愿买、吃的愿吃,这才是一个健康的模式。”陈学森说,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方式,改变自然经济条件下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让果农轻轻松松的挣钱。通过引导和培养新型职业果农,让种苹果这份工作在社会上有地位,在经济上有实惠,让果农体体面面的挣钱。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产、学、研、商、政、推、宣的综合作用,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毛志泉: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泰山学者,潜心研究果树连作重茬障碍机理与克服技术多年,形成了符合我国生产实际的果树根系环境调控措施。

  毛志泉:一定要把握住老果园改造中的关键因素

  2007年,由原农业部、财政部依托中央和地方科研优势力量和资源,启动建设了以水稻、玉米、小麦、柑橘、苹果、生猪、奶牛等50个主要农产品为单元,产业链为主线,从产地到餐桌、从生产到消费、从研发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衔接、服务国家目标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这是一个很好的科研支持模式。”毛志泉是26名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之一,研究方向是果树根系环境与调控,主要内容为果树连作(重茬)障碍机理与克服及抗低氧胁迫技术。“简单点说,你可以理解为我就是研究老果园改造的。” 

  目前,平凉苹果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又处在提质增效的关键期,在果园管理方面应该首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毛志泉认为,土地瘠薄、缺乏有机质是平凉和全国苹果产区普遍存在的问题,而目前大多数果农对果园管理的重心一直放在地面以上的部分,对土壤及地下工作认识不到位。“很多地方土壤为什么板结呢?就是因为缺乏有机质。日本的土壤有机质在百分之三到五,我们现在不到百分之一,土壤不肥沃是一大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缺水,特别是西部。“尤其是矮化砧根系特别浅,不抗旱,水的问题就特别突出。所以在老果园改造的过程中,我还是主张用乔砧嫁接优质短枝型品种,既解决了矮化的问题,又解决了品种的问题,这在西部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模式。”毛志泉的想法目前已经在静宁县进入实践阶段。

  大约十年前,记者在我市一苹果大县采访赛园赛果活动,对荣获一等奖的果园印象深刻,除了漂亮的树形、个大果红的苹果,还有平滑整洁、没有一丝杂草的果园。事实上,清耕法是以前果园主要的耕作方法,但这让本就缺水缺肥的土地更加瘠薄。

  “草对土壤、果树、环境的影响非常大,而‘果园生草’真正被提出来就是在苹果现代产业体系建立以后。”毛志泉说,宽行矮化密植现代栽植模式的引进,果园生草技术的引进,对于解决苹果发展卡脖子的问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要做的是让果农认可和接受,而让果农接受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出模板给大家看。

  毛志泉说,老百姓要靠苹果挣钱,除了苹果品质,还要注意适度规模发展,一家人有三五十亩苹果树,每年有几十万的收入,就能把人留住。每家几十亩地,一代接着一代干,才能实现果产业的持续发展。而农村有了人,才能留住乡愁,才能实现乡村振兴。“一定要把住老果园改造这个环节,把苹果的品质提上去,现在西部的生态环境在逐步改善,我对西部苹果的未来充满信心。”

  姜远茂: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先后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等多项重大科研课题,在果树生长管理方面具有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姜远茂:任何时候都应该以提升果品质量为核心

  “我第一次来平凉的时候,平凉苹果才刚刚起步,还是个新事物,而现在,平凉的苹果已经是中国苹果的一个高地。”姜远茂对平凉苹果的肯定溢于言表,他与平凉苹果的缘分,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他多次来到平凉,亲眼目睹了苹果在黄土高原深深扎下根系,见证了平凉苹果产业的发展壮大,感受到了苹果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30年过去,平凉苹果也进入了从规模扩张到提质增效的转型阶段。“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必须进入一个有目的有层次的发展阶段。”姜远茂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是政府、企业、果农的思想认识问题,否则果产业发展就只能停留在以数量博取市场的初级阶段。

  去年,全国大部分苹果产区遭遇了冰雹袭击,导致苹果价格大幅度上涨。今年,苹果大面积丰收,果价回落,一些地方出现了滞销,甚至烂果的情况。然而,在一些大型商超、高端市场,优质苹果的售价仍旧居高不下。

  “市场需要优质苹果,优质苹果市场远远没有满足和饱和,果产业发展到任何时候,都应该以提升质量为核心。”姜远茂说,平凉苹果产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在未来的发展中,如果不注重质量的提升,老百姓就永远都在产业链的最末端,该拿的利益拿不到,永远在出苦力。

  苹果质量的高低在价格表现上十分明显,同样称为“苹果”,有的能卖到十几元一斤,有的每斤一元钱都没人买。姜远茂预计,最近三五年苹果价格会处在低谷,正是实施提质增效各项措施的最佳沉淀期。“以老果园改造为例,给低效果树进行高接换头,三年就能恢复产量,而改造之后也许恰好能赶上价格上升的时候。”他认为,关键是要让果农解放思想,有主动作为的意识。

  而在苹果种植技术越来越标准化的今天,果农的自觉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姜远茂说,山东蓬莱一些果农,他们的果园里永远不会只有一个品种的果树,一个品种的苹果价格出现波动,新品种就能顶上去,这种预备意识保证了他的果园一直在赚钱。“这也算是一种从实践中总结出的持续发展理念,这就是果农的自觉性。”

  姜远茂认为,果品市场是一个劳动密集化产业,只有功夫到了才能有好的东西出来,而这个“好”的标准,则要交给市场,只有市场才是检验好品种、好苹果的唯一标准。他认为,必须带动果农商品意识的增强,坚定生产好苹果的信念,唯有如此,才能保证果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赵政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研究中心和陕西省苹果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在常规育种、分子生物学育种、现代苹果矮化密植技术等方面成果丰硕。

  赵政阳:陇东地区是未来中国优质苹果核心产区

  “中国苹果产业的发展由东向西转移是不可避免的,未来黄土高原在中国苹果发展的进程中占比会越来越大。陇东地区是中国苹果发展最具竞争力的地方,会成为未来中国优质苹果的核心产区。”赵政阳笃定地说出这些话的同时,提出了更为严峻的问题:陇东地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只能说明陇东具备了生产优质苹果的环境,并不代表就一定能生产出最好的苹果。

  此话怎讲?居安思危!

  赵政阳认为,目前的果业发展是一种粗放式的规模扩张,这是一种极具风险的生产模式,而由此带来的农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土壤恶化品质下降的问题、价格波动竞争激烈的问题、品种单一选择多元的问题,都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而苹果产业发展需要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营销人才,这些产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则非常缺乏。

  以品种为例,红富士是目前我国种植面积最广的苹果品种,不同区域的品质各有千秋。“这就存在同质化竞争,我们要做到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赵政阳表示,苹果品种结构的调整要跟得上时代的更新换代,跟得上市场的需求。

  在“平凉苹果走进深圳”活动现场,灵台展馆的新品种瑞阳、瑞雪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特别是瑞雪,端正的果形、独特的颜色、新颖的口感,让大家赞不绝口,而瑞雪的价格也达到了一斤6到8元。对于瑞阳、瑞雪这两个培育了20年的新品种,赵政阳充满信心,但对于果农的态度,则持客观立场。“种哪个品种需要果农自己来选择,我们只是提供示范,哪个赚钱果农心里会有谱。”

  “中国农业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问题,是人才的问题,农民需要学技术。”赵政阳说,如果只有2亩地,农民没有内动力,学技术积极性不高。而一旦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种苹果的效益高于打工的工资,农民就会留守土地,从而解决谁来种苹果的问题。至于苹果怎么种?两个指标:品质上乘、省力省工。当然,这中间涉及的土地流转、技术培训、经营方式等则需要政府的引导,在传统苹果产业向现代苹果产业的转变的过程中,资金、市场、技术、行政四个要素缺一不可。

  现在的中国已经基本告别了物质匮乏的时代,人们吃东西要吃出品味、吃出风格、吃出文化,人们买东西要买品牌,农产品也同样需要品牌。“平凉苹果有不可替代的自然禀赋,拥有譬如静宁苹果这样的区域品牌,下一步需要做强做大企业品牌。”赵政阳表示,在平凉苹果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要具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新农人的“五新”理念,转变观念,整合资源,注重科技引领,提高效益,积极面对市场挑战,坚定苹果发展的信心。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新闻排行

1   降压供水公告
2   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公示2018年享受政府特
3   兰州:黄河里冲出一条一米长的娃娃鱼
4   林铎在全省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决防范化解风险积极
5   省食药监局:效价指标不合格百白破疫苗未流入甘肃
6   每日甘肃网7月22日甘肃热点新闻回顾
7   【全国网媒看平凉】探访崇信龙泉寺 感受文化旅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