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平凉市

让平凉的天更蓝 地更绿 水更清

 2020/01/22/ 15:16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赵育娴

让平凉的天更蓝 地更绿 水更清

——两会代表的生态“绿”见

  本报记者 赵育娴

  作为黄河支流渭河的一级支流,泾河纵西贯东,沿路城市依河而立。

  平凉地处泾渭河流域核心区,在甘肃东部乃至黄河上中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这里,较为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与相对脆弱的生态系统短板并存。要实现绿水青山的美丽平凉,任重道远,但平凉一直在行动。

  坚持不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是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

  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扛起生态建设政治责任,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治理,巩固和扩大污染防治成效,完善治理机制和抓好源头防控,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1月19日,平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闭幕。环保一直以来都是两会绕不开的话题,在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们围绕平凉生态环境发展现状,畅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从这些建言,或许可以窥见平凉绿色发展新动向。

  完善立法 加强扬尘污染防治

  平凉煤炭资源丰富,原煤产量占甘肃总产量的近一半。而崇信县是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平凉项目区的重要支撑,已探明的煤储量达18.3亿吨,境内的新窑矿区有大小煤炭企业11户。

  在市人大代表、崇信县工业集中区副县级干部陈社教看来,煤炭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经济发展,又会造成环境污染。

  “以前矿区附近人黑、车黑、街道黑,通过近年来的坚持治理,矿区的天蓝了、水清了,全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19,全市排名第一。”陈社教说。

  道路、工地扬尘污染是破坏城市环境的“凶手”,也是目前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市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管控措施,全市建筑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2019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了93.4%。

  在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有数名代表建议,应当尽快出台《平凉市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在国、省政策法规基础上制定更加符合平凉实际的规定和措施,明晰职权,强化责任。

  重拳出击 形成水污染防范治理合力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我市各级坚决整改环保突出问题,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说不,重拳出击,绝不手软。

  城川镇是葫芦河静宁段流经乡镇之一。市人大代表、静宁县城川镇镇长贾军平告诉记者,近年来,针对葫芦河流域静宁段枯水期水质超标问题,城川镇全面落实以河湖“清四乱”为工作重点的河湖长制,持续推进水污染综合治理和环境整治,2019年,葫芦河静宁段地表水水质与往年同期相比,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贾军平建议,上级部门能够继续加大对葫芦河水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完善流域内环保基础设施,提高流域沿线乡镇垃圾、污水处理能力。同时,加强葫芦河流与上下游兄弟县区的沟通衔接,改变污染防治“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形成防范治理合力,全面提高葫芦河水功能区水体纳污降解能力。

  加强监管 持续改善城乡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对此,崆峒区中街办新民路社区主任王广平、甘肃红峰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技术员李治辉、灵台县城东社区居民周亚丽三位代表都表示,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自己最关注的就是空气质量。

  王广平告诉记者,近几年,我市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仅实施集中供热,整治燃煤供暖锅炉,更坚持餐饮等行业清洁能源改造。希望能加强监督和排查,加大力度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使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周亚丽则建议,环保宣传在农村需要更接地气。现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多是老人和孩子,文件语言接受程度差。要是能多多改编成快板、故事等,让老人记得住,孩子们听得懂,相信效果会越来越好。

  加大投入 积极开展乡村造林绿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平凉荣获甘肃唯一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同时,获批全省第一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市。

  近年来,我市持续抓好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去年,全市城乡造林51.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3.62%。

  市人大代表、庄浪县通化镇中庄村村党支部书记杨文乾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县、乡镇对绿化工作的重视,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很高,村上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杨文乾建议,省、市能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加大乡镇造林绿化资金支持和扶持力度,使村上能有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造林绿化。

  综合施策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随着华亭市环境治理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山寨乡的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各乡镇都有了清洁煤配送点,希望今后能综合施策,有更多更好的举措支持乡村发展。”市人大代表、华亭市山寨乡乡长马生华说。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市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深化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新建改造农村户厕5.17万座、行政村公厕808座,376个村达到清洁村庄标准。

  除了马生华,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深有体会的基层代表还有灵台县上良镇党委书记王建平、泾川县泾明乡党委书记赵华强。

  泾明白家村是有名的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赵华强说,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泾明乡采取了“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举措,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希望能持续激发乡村旅游活力,以彰显特色化、避免同质化为基本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新业态,进一步带动人居环境质量改善。”赵华强建议。

  “去年,我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努力补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在问题整改,污染防控、流域治理、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和日常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市生态环境局二级调研员陈雄新告诉记者。

  陈雄新说,目前,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着困难和压力,还远没到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将加强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全力构筑陇东生态安全屏障。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