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平凉新闻

战“疫”一线的平凉力量系列报道之四

 2020/02/20/ 10:03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姜慧仁 杨曼艺 吕娅莉

春天里,我们凝聚希望

——战“疫”一线的平凉力量系列报道之四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万物复苏的日子里,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责任与担当,汇聚起了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春天和希望同在!

“疫”线,她是一名忠于职守的“哨兵”

  本报记者 姜慧仁

  午夜是人体神经活动和生理代谢的低谷时段,但有这样一个人,如同抗“疫”一线的一名值守的“哨兵”,无论白天黑夜都在监控着疫情信息随时可能发生的异常波动。她就是市疾控中心疫情管理员于婷婷。

  于婷婷2004年到市疾控中心工作,在传染病信息管理岗位工作15年,多年的学习与实践让她成了传染病信息管理的老人手。连日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她忠于职守,加班加点不喊一声累。

  新冠肺炎病例需由省、市、县三级在两小时内完成疾控检测与审核,县级核实检测上报疑似和确诊,市级再核实检测后,立即报省级审核确诊。而市级信息审核处在下情审核上报,上情梳理下达的关键环节,而且在时间上不能有半点耽搁。因此,夜以继日成了传染病信息管理员的工作常态。

  于婷婷夜晚不能休息,她得完成传染病信息管理网的各项信息的收集、归纳与本级及县与省的准确传递,在完成一次次冲刺般的疫情审核后,于婷婷才能在工作间隙,稍稍舒缓一下紧张的神经。

  随后再次启动,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再度完成一个个病例与疫情的审核。“最多的一夜完成了7次疫情审核。”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阎峻说,这种重复与值守已有二十余天。

  “若说医护人员是抗疫一线的勇士,那么,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就是观察疫情的‘哨兵’。”阎峻说,实验室检测人员处于锁定病毒核酸的关键一环,但很多像于婷婷这样的人,他们隐身在抗疫阻击战场的幕后,同样也是勇敢的战士,在卫健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第一时间获取病例的有关信息而做出决策之前,他们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筑牢中心城区第一道防线

  本报记者 姜慧仁

  今年43岁的汪进仓,现任崆峒公安分局国保大队二中队中队长兼巡特警大队大队长。1993年入伍成为一名野战兵,随着一路的摸爬滚打、刻苦训练,他把生命最美好的一段融化在了自己热爱的军营,13年的军旅生涯,承载着忠诚、奉献、责任和荣誉,先后荣立三等功、训练尖兵、优秀学员多次。2006年转业后,“汪连长”成了崆峒警营的“汪Sir”,在人生的第二个战场上,他始终保持军人本色,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汪进仓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并第一时间写下了抗击疫情请战书。在口罩、防护服、消毒用品等物资紧缺时,汪进仓汇报上级后,通过战友筹到口罩300多个以及电暖器、烧水壶、消毒液、防寒服等若干,使检疫点的防护有了保障,解了燃眉之急。

  汪进仓负责的八里桥公安检查站作为中心城区的西大门,也是保卫中心城区人的第一道防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让他不敢有一丝懈怠。作为一名老兵党员,他始终坚守岗位,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全身心投入到抗击疫情中,他每天忙忙碌碌,来回奔波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实时掌握疫情,坚守岗位20多个日夜。至2月18日,八里桥公安检查站已核查过往车辆1.05万辆,盘查人员1.6万人,切实筑牢了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送上一杯热奶茶

  本报记者 杨曼艺

  “这段时间,我看到奋战在一线的抗击疫情工作人员24小时持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是为了守护我们大家的安康,所以我想为他们做点什么。”“我把这个想法和其他两个人说了之后,他们都同意了,都认为爱心应该比疫情传播得更快,2月15日晚,我们开始在微信群里讨论,首先想到了晚上天太冷,于是便萌生了向一线工作人员赠送奶茶的想法。”市纪委的三名党员想到一块儿便立马行动起来。

  2月18日晚,他们和东大街社区的工作人员给辖区北极小区、区检察院家属院、甘肃银行家属院等12个疫情防控点上坚守工作的一线人员,送去40余杯热气腾腾的奶茶。

  在邮电局家属院,来自市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曾雅丽捧着热乎乎的奶茶说:“有这么多人在支持着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我们一定立足岗位、竭尽全力守护大家的健康。”

  东大街社区党总支书记徐斐表示,2月10号开始,市纪委的五名党员进社区,在各防疫防控点都坚守岗位,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徐斐说:“目前,防疫工作到了关键时刻,最近返岗返工潮开始,各防疫防控点工作量剧增。几天前,他们还自费购买消杀物品,为东大街社区各防疫防控点送去了酒精小喷壶,提醒大家注意自身防护。”

社区“外买员”采购跑腿忙

  本报记者 杨曼艺

  “你今天身体状况怎么样?”“蔬菜是不是都吃完了?”“还有没有其他东西需要购买的,我们去买点给你送过去?”……这是西郊街道二天门社区网格员和党员志愿者每天的“必修课”,通过打电话、微信视频聊天等方式,一方面了解外地返乡隔离居民的身体状况,另一方面咨询是否需要代购生活用品。

  2月17日,二天门社区网格员吴小红拎着几大袋物资来到玄鹤新城。按照“采购清单”挨家挨户地放到居民家门口,然后微信或者电话通知被隔离的居民将生活用品拿回家。

  在二天门社区,有很多像吴小红这样的网格员,成了志愿“外买员”。她们每天通过微信群、电话等方式记录辖区被隔离居民所需的生活物资,列出清单,集中采购并送货上门。

  社区提供的代购服务,保障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为防止疫情传播,赢得了辖区居民的点赞。“真是太感谢了,需要什么只要一个电话,便帮我们买来。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家,配合社区工作。”隔离人员王先生说道。

  “疫情防控正处于胶着对垒状态,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在开展摸排、宣传、值守的同时,以‘跑腿’的代购形式减少群众外出流动,着力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确保了群众居家期间生活保障到位。”二天门社区党总支负责人表示。目前,20个社区网格已全部建立“跑腿”服务工作群,工作人员平均每日为群众提供“跑腿”服务120余人(次)。

志愿者姜博: 守好小区为大家

  本报记者 吕娅莉

  “老叔,这两天天暖和了,大家都想出门来透透气,但是病毒还没散去,在楼门口转一圈快赶紧回去,咱们都好好配合政府老实呆在家,生活就能早点恢复正常了……”2月12日下午,姜博在崆峒区农机学校家属院门口耐心劝导一位执意要出门溜达的小区住户。

  这是姜博在此小区志愿服务的第12天。2月1日上午,在手机上看到社区招收居民志愿者,他便冲出家门第一个报了名。

  姜博94年出生,去年刚结婚。他说自己生性比较乐观,从各方面获得的信息来看,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保持积极的心态是不二法宝。

  在向自己所在的二天门社区报到后,他被安排到辖区的农机学校家属院协助社区干部和网格员工作。

  前4天,姜博主要协助小区门口的检测组进行居民体温检测,登记出入人员以及劝阻走亲戚现象。之后,随着社区力量的不断充实,姜博干起了流动岗位。“总体感觉大部分居民还是比较配合,但还是有极个别人不听劝,这时我们就一遍又一遍进行劝导,直至被说服。”这些天,姜博除了负责辖区内人员聚集现象的疏散劝导,还协同网格员张贴告示、协调物资、为居民测体温,为有需求的居民采购食物、日用品,为居民做心理疏导等。

  “这次最大的感受是,社区工作人员太辛苦了,这个年他们都没有过,每天都在为辖区居民跑前跑后,我作为居民的一份子,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小区是我们每个人的家,我们都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去守牢它!”姜博说。

  作为一名普通市民,姜博识大体、热心公益的行为与他经常读书有关,在他喜欢的文字中,一些传记类书籍对他影响较大。《丘吉尔传》《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以及罗永浩的《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个人奋斗录”等作品他闲来无事时会拿出来翻阅。“这些名人中,尽管有些人在社会上存有争议,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热爱这个世界,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不同的领域来推动这个社会向好向善,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哪怕只有一点,我也想做。”姜博说。

快闪开 让我来

  本报记者 姜慧仁

  在疫情发生以来,平凉市崆峒区中街办万安门社区干部奋战在战“疫”一线,面对困难和问题他们所发出的声音,让人感动。

  “我是班长不能缓”。这是万安门社区党总支书记马常宝抗疫阻击战斗的决心。

  这位能干的“老支书”却在近两年连续做了两次心脏手术,常年用药,医生每次打电话都提醒他注意休息。表面上他都答应了,可转头又投入到了工作中。这次全民抗疫阻击战斗打响后,刚从医院复查归来的他,没休息一天就投入了战斗,出主意、拿方案、定措施、入社区、摸实情,每天都坚守在抗疫最前线,有时累的满头大汗,同事劝他休息,他却说“我是书记不能缓!”转身又与同事们继续奋战在抗疫一线……

  “这个问题必须谈。”这是街道办兰宝平同志果断的决定。

  抗疫战斗打响以来,中街办兰宝平作为包抓社区的干部,他坚持每天与社区干部职工奋战在抗疫一线,不分白昼黑夜,指导社区定方案、明责任、搞协调、抓落实,抗疫前期工作有声有色。近期,针对抗疫工作中社区有的物业公司思想不重视、落实“五有一通道”不到位、工作敷衍塞责等问题,兰宝平用上门座谈、现场督办、工作约谈等办法有效解决了潜在风险和隐患。

  “快闪开,让我来”。这是社区主任兰瑜玲清脆的喊声。

  社区工作无小事,群众安危是大事。正当抗疫阻击战攻坚拔寨关头,2月11日晚8时许辖区内某住户家里失火,接讯后她火速赶赴现场,推开门一看到受惊吓的母子,喊道:“快闪开,让我来!”急匆匆端起水盆冲向火海,在纷纷赶到的左邻右舍的帮助下,迅速扑灭了火势,避免了一场大火的漫延,挽救了住户的财产损失和人身安全。

  兰瑜玲却因地面湿滑重重地摔了一跤。拖着受伤的身体,第二天,她又一瘸一拐地继续投身抗疫战斗。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