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崆峒区

点亮农村孩子的梦想——走进崆峒区大寨乡清水岭夫妻学校

 2020/06/01/ 13:31 平凉日报 记者柳静霓 杨曼艺 实习生李纬锋

点亮农村孩子的梦想

——走进崆峒区大寨乡清水岭夫妻学校

  平凉日报记者 柳静霓 杨曼艺 实习生 李纬锋 文/图

  5月29日早7点半左右,崆峒区大寨乡清水岭教学点的校长苏永强和学校另一位老师——马英,也是苏永强的妻子,等候在校门口,“一、二、三、……七、八”,马英心里默默数着,20分钟后,8个学生全部到校,马英组织3名一年级学生和5名二年级学生上早自习。

  苏永强和马英是清水岭教学点上全部的老师,幼儿园因为疫情影响还没有开学,如果幼儿园开学,清水岭教学点还会有7个幼儿园学生。

马英和孩子们做手指舞。

  除了大寨乡的人估计没有多少人听说过清水岭教学点,这所位于大寨乡以西的清水岭小学始建于1962年,2008年撤掉三、四年级成为教学点,只剩下一二年级的几名学生,2016年又新建附属幼儿园。从崆峒区人民广场出发,36公里的路程需要行驶一个多小时。虽然铺了柏油路,但是来回蜿蜒在山顶和山沟之间着实考验汽车驾驶技术。

  不到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校园里是两间教室和两间办公宿舍、一个厨房和一个储放杂物的房间。学校虽小,却有花有草有树,教室里外都被两位老师收拾得干净整洁。门外便是一个陡峭的山坡,山坡上是稀稀拉拉的人家,这所掩映在大山深处毫不起眼的小学,是清水岭方圆几里的小孩子们惟一可以学到知识的地方。

  从大寨乡考到天水师范学院的苏永强在大四即将毕业的时候深刻体会到一个农村孩子上学的重要性。“如果山区里的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大山,走出偏远山区,那该多好!”

  2017年1月,大学毕业的苏永强通过四支一扶考试,来到清水岭小学任教。生于大寨长于大寨的苏永强从不知道大寨还有这么一个教学点,“学校很偏僻,生源也少,但是政府对教学点这么重视,投入这么大,再苦再难也要坚持干好工作。”年轻的苏永强开始接受考验。

  苏永强刚来这所学校的时候,还有一位老师在这里教书,但是不到半年,这位老师就考上了特岗被调走,从此清水岭小学只剩下苏永强一人独自坚守。2017年9月,刚开学不久的学校就连续下了10天大雨,苏永强既要看护幼儿园的孩子,又要照顾一二年级的学生。而且幼小的孩子都比较调皮,这让苏永强感到很吃力。“经常是给一、二年级上课的时候,幼儿园那边传来了娃娃们哭闹的声音,真忙不过来。”最令苏永强感到无助的是无法下山,带来的食物已经消耗的所剩无几了,吃饭都成了问题。“当时真的怀疑过自己的选择,一个人真的太累了,这种情况维系了27天。”

  手足无措的他,直到新婚妻子马英的到来才得以好转。

  彼时的马英大学毕业近3年,本来可以待在城市工作,或者可以选择一个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但她还是选择来到苏永强的身边,和他一起坚守在这所大山深处的学校,一起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各种挑战,一起去将希望带给这些山里的孩子们。“既然他在这里,那我就陪着他,而且这些孩子们真的需要我们。”马英知道留在这里将会很艰苦,但还是义无反顾。

  马英的到来让苏永强振作起来,清水岭小学从此就变成了他们待得时间最多的家。除了周末回趟家之外,工作日的时候吃住都在学校。“忙不过来的时候,就用方便面应付,别人都是几袋买,到我们这儿就是几箱买。”苏永强指着床头旁边的一箱方便面开玩笑地说。买方便面不仅自己吃,有时候还要照顾孩子,清水岭的村民极为分散,全校一共有15名学生,有的学生中午来不及回家吃饭,只能吃从家里带来馍馍或者方便面。马英会提前为他们准备好热水,有时候还和他们一起吃饭。

  回想起来到学校的3年,苏永强和马英的脸上有几分辛酸,但更多地是义无反顾地坚定。“孩子们一点一点的进步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   让苏永强印象最深的一次是2018年冬天的期末考试,原本期末考试需要大寨乡几个学校的老师互调进行监考,可是那几天连续下雪,本来就陡峭的山路越发难以行走,车根本开不上去,只能步行,而从清水岭小学到他们监考的黄家小学和桂花小学,要走整整一个半小时。“刚来的时候和另外一个女老师去,路滑经常摔倒,我们只能互相搀着行走。”

苏永强给孩子们上课。

  “揠苗助长的成语告诉我们,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像往常一样,马英给二年级学生上课的时候,一年级的3个学生正在写作业。偌大的教室里8名学生分成两排坐在教室的最前面听讲,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认真。

  空荡的教室和仅有的师生显得有点突兀,但是来到这里三年的马英俨然对这一切已经习以为常。

  “少年时期的理想是以后能去大城市读书,大学时代也憧憬着毕业后能在省会城市工作、生活,直到大四那年偶然回老家去了曾经就读的学校,初中语文老师还在那儿教学,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他说:‘你们出去的孩子都不愿意回来,学生越来越少,老师更是稀缺。’和老师聊完后我深有感触,我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回到家乡呢?为我的家乡尽一份力,让更多和我一样的孩子走出山村。”马英深思熟虑后作出了抉择。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这群充满稚嫩气息的孩子在马英的带领下玩起了乒乓球,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马英和苏永强都很开心,“我们是他们的希望,这里需要我们。这里的生活虽然很苦,但待久了,就舍不得这群可爱的孩子了。”马英说。

  马英并不是师范专业出身,来到这里的所有的教学技能都是自学完成的,除了学习教学方法和备课外,马英还要学习手工、美术、音乐等一些知识去教孩子,遇到从未涉及的领域,马英会从网上找一些视频来和苏永强一起学习。

  这群孩子,也很多次让他们感动,马英指着一个略显黑瘦的男孩向记者说到,有一次自己上课身体不太舒服,这个二年级学生看出来后,搬了把椅子让她坐下上课,还叮嘱她要小心身体。

  幼儿园的小孩子对这位美丽的女老师更是依恋不已,“有时候我去洗个手,孩子们都要跟着我。”孩子们对这对夫妻老师的喜欢让他们体会到工作的快乐。

  在这闭塞的清水岭,他们接收不到城里孩子耳熟能详的玩具和知识,所有超过他们认知的东西都会觉得新鲜和好奇,教育资源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只能从这里了解这个世界,而苏永强和马英,无疑是他们教育的领路人。

  “如果说每个人身上都会发光,那我希望我把自己的光撒给山区的孩子们,即使是热。”苏永强说。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