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华亭县

破茧重生终化蝶——华亭市推进能源产业发展侧记

 2020/08/20/ 13:32 平凉日报 记者 张小兵

破茧重生终化蝶

——华亭市推进能源产业发展侧记

  平凉日报记者 张小兵

  华亭素有“煤城瓷都”之称,是典型的工业型县份。如何做好“煤炭经济”,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永葆发展活力,是摆在历届华亭党委、政府面前的“大考题”。

  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把华亭打造成为平凉发展的强劲引擎,打造成为陕甘宁交汇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坚持“绿色开发、深度转化、延伸增值、循环利用”的发展思路,持续实施“工业强市、统筹城乡、转型跨越”等一系列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煤电化一体发展,全省首家2×14.5万千瓦煤矸石电厂、60万吨煤制甲醇、庆华建筑陶瓷生产线、众一兴旺管材生产线等项目高效生产,改写了华亭有煤无电、有煤无化的历史。

  目前,以煤电化为龙头,陶瓷、建材、装备制造为补充的新型工业体系初步形成;“煤——甲醇——聚丙烯——管材”、“煤——电——建材”、“煤——煤矸石——建材”等循环经济“金色链条”初具规模,工业经济走出了一条产业转型升级、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实力不断增强的新路子。

  华亭与煤炭天生缘分深厚,是全国十三大煤炭产业基地、西北三大产煤基地之一,埋藏地下的“黑色金子”使县域经济在“黄金十年”保持快速发展。但从2012年开始,煤炭工业开始直面市场挤压、监管挤压、环境容量挤压三重压力,以煤炭采掘等原材料为主体的单一型产业格局让华亭走进发展瓶颈。

  面对“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如何跨过门槛,打破瓶颈?

  思路决定方向。面对困境,华亭转型发展的思路清晰:只有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所需,主动减量、控制增量、盘活存量,加快“产业间”转型和“产业际”转型,延伸产业链条,“吃干榨净”包括煤炭在内的所有煤炭产品、工业原料,发展循环经济,才能使煤炭产业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方向明则道路畅。这几年,在转型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上,华亭先后实施了60万吨煤制甲醇厂项目和20万吨聚丙烯项目,成功实现了从黑色固体煤炭到无色液体甲醇再到白色颗粒聚丙烯的华丽转身。

  “6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投产以来,每年可就地转化利用煤炭180余万吨,生产甲醇50多万吨。”华煤集团项目负责人介绍说,“20万吨聚丙烯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形成年产16万吨聚丙烯的生产能力,并副产液化气1.9万吨、丙烯2.1万吨、燃料气0.8万吨,MTBE(甲基叔丁基醚)2.8万吨、1.4万吨汽油。煤炭的就地转化利用使产业附加值得以大幅提升,经济效益明显增长。”

  “热电装置锅炉产生的灰渣由水泥厂回收,作为水泥生产的优良原料;气化装置产生的灰渣原由制砖公司作为制砖原料回收利用;产生的污水经公司污水处理站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既避免了环境污染,又能节约水资源。”该项目负责人说,“由原煤变身甲醇,再由甲醇加工成聚丙烯,产业链条延伸了,增值数十倍,身价翻几番。”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受益最快的是企业、受益最大的是环境。过去,堆积如山的煤矸石成了“害”,而如今,它的角色悄然发生了变化。中水华亭发电公司煤矸石电厂,可以将昔日堆积成害、既占用土地又污染环境的煤矸石发热发光,实现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华亭市龙凯华新型建材公司的粉煤灰蒸压砖和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就是通过科技创新以电厂、煤化工企业产生的废料煤灰为生产原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产出市场抢手的建筑材料。

  “我们的粉煤灰蒸压砖生产线,采购的是目前全国领先的设备,生产全程高度自动化,每小时可生产建筑砖8000块左右。”龙凯华新型建材公司销售经理王泽辉介绍说,“项目投产以来,年利用粉煤灰及炉渣26万吨,生产25万立方米加气块砖及1.2亿块标砖,实现销售收入7564万元,安置100多人就业。”

  发展无止境,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近年来,华亭利用财政专项列支工业发展基金,大力协调金融机构贷款等方式,全力扶持非煤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加大技术装备、生产工艺改造及先进技术开发应用的投入,从而带动全市工业经济走上“以资源发展产业、以产业引带项目、以项目促进发展”的新型工业经济发展之路。

  2013年,兰洽会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众一兴旺管业有限公司PE、PPR管材加工项目签约落户,华亭又大力做起“管上文章”,就地实现了煤炭下游化工产品聚丙烯原料的利用消化,无疑给煤化工循环化经济“金色链条”上注入了“一池春水”。

  日前,记者走进众一兴旺管业有限公司全自动化的生产车间:机器一头“吃进”聚丙烯原料,一头“吐出”颜色和形状不同的各种管材。

  “公司现已建成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6条PE、PPR生产线。项目以聚乙烯、聚丙烯为主要原料,采用先进的无规共聚技术和挤出成型工艺,生产PE燃气管道、PE矿用管道、PE高压力钢丝网骨架复合管道等40多种产品。”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我们的目标是力争未来3年内,产品涵盖给排水、燃气、煤矿、建材、通信等各个领域,力争把众一兴旺打造成西北管材领域的旗帜和航母。”

  在延伸煤炭产业链条的同时,该市大力发展非煤产业,成绩斐然。2012年,年产7200万平米建筑陶瓷生产线的庆华建材有限公司落户华亭。时至今日,历经多年的建设,已建成6条生产线,产品主要包括西瓦、仿古配件、卫生洁具、灰陶4大类100多个品种,拥有员工1600人。

  “为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循环绿色经济号召,去年,我们建成了以竹木纤维、木粉等环保材料为原料的新型建材生产线,采用高温、高压挤压冷却成型工艺,每年可生产1800万平方米木塑、石塑和塑钢三种类型户内外装饰材料。”企业负责人甄海清介绍说,“整个项目建成后,年可生产各种陶瓷产品7200万平方米,创年产值55.5亿元、利税11.2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200多个,届时,华亭将成为西北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地。”

  “企业效益好,得益于市上对企业的大力扶持和良好的循环化经济发展环境。”甄海清说,“循环化新技术与传统的煤炭直燃技术比较,公司烧制车间采用的煤气发生炉装置可以让热效率提高125%,煤炭消耗减少一半,产品综合成本下降20%。”

  过去,煤炭是华亭经济发展的“权重股”,地方性财政收入的70%以上来源于煤炭或相关产业。如今,这个经济发展的“牛鼻子”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经济迈出了由“一煤独大”向煤炭、电力、化工、建材、陶瓷、装备制造“六业并举”转型的坚实步伐。近年来,累计生产原煤2.1亿吨、甲醇230.1万吨、水泥103.3万吨,发电97.3亿千瓦时,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33%,非煤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7%,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天道酬勤”。因煤炭而起的华亭,过去一直是“一产小、二产大、三产弱”的产业格局。针对产业结构不合理、抗风险能力弱的实情,近年来,该市在持续加大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产业结构得到了全面调整优化。

  同时,华亭狠抓企业改革改制,推进省级工业园区“一区四园”规划落地实施,招商新建陶瓷生产、管材加工、矿机修造等一批中小微企业,实现了传统产业的浴火重生,促进全市工业经济由“一煤独大”走向多元发展。全市工业企业由最初十几家发展到115家,纳税百万以上的达到20家,工业化指数达到64.3%,拉动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实现了从0.34亿元到18.8亿元的增长,2017年全市公共财政收入突破7亿元大关。华亭以平凉市十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平凉市一半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四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