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庄浪县

庄浪:“巾帼扶贫车间”谱写贫困妇女就业大文章

 2020/09/08/ 11:03 平凉日报 记者 席啸

庄浪:“巾帼扶贫车间”谱写贫困妇女就业大文章

  平凉日报记者 席啸

  “想不到,咱也能像工薪阶层上班领工资了。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家里农活也不耽,感觉真好。”9月2日,吃过早餐后,庄浪县朱店镇西街村贫困妇女陈引兄来到本村“巾帼扶贫车间”上班。拿起手里的活,陈引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的工作是专门串宫灯的骨架。

  陈引兄家里有5口人,因为老婆婆常年有病,丈夫不能外出务工,只能就近在县城打工。在家里,陈引兄除了照顾老婆婆外,还要给两个正上学的孩子做饭。为了帮衬家里,陈引兄很想找一份工作。

  今年7月,在当地政府和县妇联的大力支持下,庄浪创业明星宋小霞扩大宫灯生产规模,投资150万元在朱店镇西街闲置市场建起了“巾帼扶贫车间”,吸纳了85名当地贫困妇女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0人。

  和车间其他姐妹一样,经过县妇联培训,陈引兄成了一名宫灯制作工人,手里活越干越熟练,不仅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还有时间照顾家里人。“巾帼扶贫车间”建设让众多的贫困妇女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看家、务农、打工三不误,增收、脱贫、致富有保障。

  “只要家里没事,我就来车间干活。按照计件,这些天日工资都在100元以上。”问起收入,朱店镇小湾村脱贫户朱继红按捺不住心底的喜悦。 

  庄浪县是传统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劳务大县,农村常年外出务工人员达10万多人。与此同时,县里仍有大量的留守妇女。她们要么是陪读母亲,要么是因家庭原因不能外出务工。她们渴望脱贫致富,但缺乏过硬的技术,很难找到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赚钱”与“顾家”总是难两全。

  在脱贫攻坚中,庄浪县紧紧抓住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沿海向中西部转移的契机,依托当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积极探索和推广就业扶贫新模式,全力改善乡村软硬环境,落实优惠奖补政策,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外出青年返乡创业,吸引人才回乡、资金回流,在贫困人口聚集的地方引进创办了庄浪县丰农工艺有限公司、圣宝泽服饰有限公司和藏巴拉服饰有限公司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搭建了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互联网式等用工形式灵活多样的“巾帼扶贫车间”,让大量的贫困妇女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了“企业建在家门口,挣钱就在村里头”的良好效益和“人回乡、钱回流、企回迁”的带动效应。

  为打消贫困妇女“不会做”“做不好”的顾虑,县妇联积极发挥妇女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积极开展“五个一”创建活动,按照“车间建到哪里、培训跟到哪里”的原则,通过车间实训和微信等网络手段,引导贫困妇女积极参加岗前技能培训,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有效增加了贫困家庭收入。

  初秋时节,走进庄浪县藏巴拉服饰有限公司的“巾帼扶贫车间”,里面一片忙碌景象,工人们热情高涨,争分夺秒。南坪镇高庄村贫困妇女唐引兄告诉记者,她在“扶贫车间”里已经干了两年,现在月工资在3500元以上。公司管理很人性化,工人病假发补贴,节假日发慰问品,加班提供免费晚餐,她觉得很开心温暖。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生产加工的全是瑶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服饰,定点销往云南、西藏、青海等地,计件工人月均收入达3000元以上,最多的达到6000元。

  在全力引进创办“巾帼扶贫车间”的同时,庄浪县妇联以激发贫困妇女内生动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县财政专项经费和帮扶单位、爱心企业的帮扶资金,在“巾帼扶贫车间”购置生活用品、生产用具、农资等,全力推进“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建设,把孝敬老人、公益好事、环境卫生和工作干劲等好的行为习惯进行量化,用积分制兑换奖品,以精神扶贫激发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引导向上向善的道德新风尚,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文明村风。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