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华亭市

大山外面安新家——华亭市易地搬迁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2020/11/11/ 08:13 平凉日报 记者 张小兵

大山外面安新家

——华亭市易地搬迁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侧记

  平凉日报记者 张小兵

  金秋时节,漫步在华亭市上关镇上关村,一栋栋别墅排列整齐,乡村道路笔直整洁,广场上孩子们在欢快地玩耍……一幅美丽乡村图展现在记者眼前。整村易地扶贫搬迁是大山深处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

  近两年,华亭市上关镇将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工程作为精准脱贫头号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就业帮扶等各项工作,在完成易地搬迁的同时,通过原址复垦、土地流转、退耕还林、就近就业等措施,使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五世同堂住新家

  10月19日,记者来到华亭市上关镇,步行十几分钟,便看到整齐的灰瓦白墙中式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华亭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上关村。

  莫义张一家7口,是搬迁点少有的五世同堂大家庭。今年7月他家里迎来最小成员,莫义张告诉记者:“搬进新家后,小孙子的出生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莫义张在山里过了大半辈子,从没想过能搬下山,更没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小二楼。“在这里条件好多了,交通方便,买东西、就医上学都方便。”

  莫义张回忆,以前住在半山上,房子破旧,公路也不通,别说是通汽车,到地里干活架子车拉不好都会翻。一年到头只能在地里种庄稼,收入不高,日子过得紧巴而艰难。逢到干旱季节,下山挑水来回要两个多小时。村子离镇上10多里路,遇上下雨大伙也不敢出门,害怕出门路滑危险回不了家。

  2017年,莫义张和家人搬迁住进了上关村新居,彻底告别住了多年的土房子。走进莫义张家中,院子里各色花卉竞相开放,走进一楼,宽敞的客厅里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登上二楼,布局合理的卧室让人心里更敞亮。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以来,上关镇共搬迁群众174户362人,易地搬迁有效解决了群众住房、饮水、就医等民生问题,提高了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改善了人居环境。

  安居又“安心”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解决了偏远地区村民的住房问题,但如何探索致富之路,帮助建档立卡户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尽早实现稳定脱贫,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上关镇党委书记张正说。

  上关镇300多名群众从大山搬出来,他们当中一部分需要依靠就近就业谋生,而本地企业又无法容纳如此多的人数。为了解决群众搬出来稳得住的问题,近两年,上关镇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劳务,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

  张正介绍,依托自然山水和天然生态优势,上关村的邻村半川村另辟蹊径发展农村旅游,以山水自然景观为依托,将原来又穷又破的小山村打造成民俗生态村,让附近村民吃起了“旅游饭”。

  为有效解决易地搬迁群众劳务输转压力,镇上还成立了温华生态休闲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草莓、大樱桃、火龙果等特色种植增收,吸收村民到就近的农业合作社务工,一天工资70元,并在年底为会员农户分红,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与此同时,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方式,实现易地搬迁户增收脱贫。如今,莫义张的儿子儿媳外出务工,自己也在村上打零工,一个月收入1000元,还能兼顾家里,日子过得稳当而心满意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易地搬迁就是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

  为了让搬迁群众脱贫,在上关镇脱贫“良方”中,还有一味至关重要的“药材”。张正介绍,上关镇气候温润、降雨充沛、土质肥沃,优良的地理环境为核桃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几年,镇上大力推广核桃种植,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仅限于一家一户、房前屋后、零星分散种植的状况。接下来,上关镇还将依托1.2万亩核桃基地,建立核桃加工车间,对核桃进行包装、去核、榨油等深加工处理,改变产业发展单一模式,实现核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张正告诉记者:“随着核桃产业连片发展模式的不断拉动,上关镇满山遍野核桃林,家家受益,户户得利,走出了一条重要的生态环保和经济效益双赢之路。”

  结合上关镇独有的自然景观和区位优势,当地还在不断挖掘新老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子。在全镇推广人文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加快“旅游+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华亭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之地,塄坎村以红色旅游为主线,恢复了中共华亭市第一党支部旧址,坚持把红色文化旅游作为带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龙头产业,形成以塄坎党支部红色革命遗址、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英雄人物为中心,辐射发展半川村森林旅游康养、石拱寺人文旅游、磨坪村孝道文化旅游,为上关的全域旅游发展注入了红色动能,激发乡村振兴动力,让易地搬迁户就近务工,就近当老板挣钱。

  针对偏远山区散居户和采空塌陷区群众,华亭市严格落实“一年建设、两年入住、三年脱贫”的要求,采取易地扶贫搬迁的方式,让这部分群众远离恶劣环境,进入集镇中心村或公路沿线村,从根本上改变生活,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