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刺苞头 鼓起钱袋子
记者 朱婷婷 朱丹
6月11日,记者走进崆峒区麻武乡城子村,党支部书记纳军提起村里新引进种植的刺苞头打开了话匣子。
“今年是我们村种植刺苞头的第二年,长势很好,成活率较高。相比去年,今年一亩地产量能达到30斤左右,零售价每斤能卖到25元,批发价也在17元左右。城子村成立的宏鑫合作社今年种植的刺苞头收入在9万多元。”提及初见效益的村集体经济,纳军满怀喜悦。
城子村位于麻武乡西北部,地处十万沟大阴山腹地,山大沟深,农户收入主要以种植、养殖、务工为主。城子村利用当地特有的地质资源,大力发展种植产业,土豆、山药、胡麻都已形成规模化种植。2020年开始,纳军带领部分群众依托合作社种起了刺苞头,为增加村民收入探索新的渠道。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为了拿准产业发展“脉门”,纳军介绍说,当地的气候、土壤、温度、环境等条件非常适合种植刺苞头。“我们把刺苞头种植作为‘一村一品’产业,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种植。农户进入合作社后,不仅可以通过共建共享方式享受每年的保底分红,还可在基地务工,获取务工收益。”据了解,截至目前,城子村通过土地入股的方式种植刺苞头共320亩,带动当地农户人均收入9000元左右。
刺苞头,是药、菜两用的名贵野菜。它的树根茎可入药,有健胃利便、活血止痛等功效。小小刺苞头的种植,托起了全村村民的致富梦,不仅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更为麻武乡开辟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致富路。
“以前我都是去外省打工,每年收入3万多元。现在上了年纪,我和老伴都在合作社干活,我们家也种了3亩刺苞头,还养了8窝蜂采蜜,收益还不错,挣钱、顾家两不误。”在宏鑫合作社务工的村民韩云鹏说。
赶走贫困,收获富裕。“去年5月,刚上市的刺苞头就被抢购一空。今年在去年的基础上有了固定的市场,不仅当地人喜欢,而且还受到了外地客商的青睐,兰州、固原、泾源等地的客户早早就预定了明年的产量。”纳军说,下一步,我们还将逐步扩大刺苞头种植面积,完善低收入困难户入股参与模式,让刺苞头种植产业惠及更多群众。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06月01日把好“钱袋子” 做好“当家人”——记甘肃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白银市财政局
- 2021年05月25日满了果盘子 富了钱袋子——嘉峪关市野麻湾村的樱桃喜获丰收
- 2021年04月19日打好“三张牌” 鼓起“钱袋子”——庆阳市西峰区发展绿色高效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2021年03月16日敦煌市肃州镇:盘活土地新产业 鼓起农民“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