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留住乡愁引客来
平凉日报记者 吴文斌 高亮
窑洞、辘轳井、老爬犁、土炕、碾子……上世纪人们生产生活所用的器具,在崇信县各乡镇的村落里,又展现在了游客的眼前,勾起人们“时过境迁”又“恍若昨日”的思乡情怀。
山青水绿 乡村美了
“古树参天,林深似海,松涛奔流”“上山摘桃下河摸鱼”是崇信县新窑镇新窑村后河沟社村民对“省级森林公园”唐帽山的记忆。
“这里风景优美,有吃的、有玩的,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好地方。”游客张东平告诉记者。
“因陋就简、修旧如旧”,新窑镇依托后河沟社依山傍水、植被茂密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村落原始风貌,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精心打造了民俗体验、梯田花海、水系景观、休闲娱乐等四大功能区,建成了农耕体验园、创意果园、民俗体验馆、儿童乐园,盘活利用废旧宅基地26亩,清理河道2100平方米,建成人工湖2处,种植万寿菊等观光作物130亩。
在山青水绿的同时,带动了群众发展特色农家乐、民宿等旅游产业,促进群众就业增收。“村里不光环境变好了,村道硬化了,房前屋后有花有树,还可以在附近打打零工。”年过半百的村民李松说。
“新窑镇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机制,群众以土地、基础设施、劳务技能等要素入股分红,辐射带动产业园区周边236名群众就近务工,人均年增收1.5万元以上。”新窑镇党政综合办主任孟延亮介绍道。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浪潮下,传统村落迎来发展新机遇,锦屏镇赵湾村承载了一方风土人情,容颜在变,乡愁未改。
“这两棵古槐有3000多年了,枝繁叶茂,现在保护起来,周边的环境也改善了,围着槐树转一圈,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游客赵万霞说。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锦屏镇赵湾村紧紧围绕老树、老宅、老泉、老人“四老”特色,融合槐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等各项工作,实现了乡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同频共振。目前,已修建石头墙300米,“五福临门”文化墙1处,“古槐文化”主题公园1处。
吃好玩爽 游客嗨了
“年龄越大,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越来越浓,这几年村子环境面貌改变很大,客流量日益增多,就有了回乡发展的打算。”今年58岁的黄元年,是黄寨镇黄寨村村民。返乡后,他对自家的老房子进行改造,办起了黄寨镇第一家农家乐,并推出黄寨特色美食饸饹面,从此吃上了“旅游饭”。
说起黄寨,来自崆峒区的游客李娜赞不绝口,“这里游玩的景点很多,玩累了再吃碗地道的黄寨饸饹面,汤色浓郁、面条筋道,真是太美了。”
家门口的美景吸引来众多游客,让黄元年的饸饹面生意日益兴隆。“节假日每天流水有1000多元。”他深切感受到了“美丽黄寨”建设的成果。
“油菜花海、牡丹花海、万寿菊花海,今年的花期我和孩子一次都没错过,拍了好多好看的照片,也是孩子成长中美好的记忆。”李娜幸福感和满足感油然而生。
用最原生态的农村风貌,原汁原味呈现农村生产生活的发展变迁,黄寨镇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耕文化长廊、主题烧烤园、蔬菜采摘园、黄酒作坊、黄寨人家等一系列农旅融合的新兴产业遍地开花,让人们在游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农村的发展与变化。
有钱有闲 群众富了
在黄花乡黄花塬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道路宽敞明亮,17个由窑洞改造而成的展馆古朴而别具风味,一幅幅亲近自然、环境优美、民俗文化浓厚的乡村画卷初具雏形。
“洪水来了!快救羊群”在苦乐年华、英雄情怀展馆内,通过雕塑、音效、灯光等方式将“三位小英雄”一心为公,抢救羊群的故事呈现在游客面前。
“三位小英雄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孩子感动地落泪,也深深感染了我,在城里长大的孩子就需要经历这样的洗礼。”游客张浩告诉记者。
传统村落的发展,盘活了资源,带动了人气,发展了经济,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不断增强。陈存钗是黄花塬村村民,他借助村上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时机,在展馆旁支起了摊位,向游客售卖小吃、纯净水等商品。
“之前我在家务农,经济收入较少,现在我趁着农闲卖点小吃,最近小长假游玩的人多,赚得不错。”陈存钗高兴地说。
因为游客的日益增多,返乡创业的牡丹庭院农家乐老板李连军告诉记者:“我之前在饭店工作,如今家乡发展起了旅游,在家门口炒农家菜,做农家饭,每年收入能挣4万元左右,日子越过越好了。”
崇信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打造“最美黄土高原乡村大公园”目标定位,积极推进农旅、文旅深度融合,充分挖掘崇信红牛文化、苹果文化、槐文化、杏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一批乡村大公园、锦绣大田园、多彩大花园、生态大家园、古树大观园,全力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今年上半年,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47.5万人次,实现了旅游综合收入7.9亿元,探索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致富路,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吸引更多游客。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21年10月17日陕西新增2例外省游客阳性病例,曾在甘肃旅游,嘉峪关市发通告紧急寻人
- 2021年10月17日让“方便之处” 成为“文明之窗” 兰州市张掖路街道创建“城市共享洗手间联盟” 切实解决市民、游客如厕难问题
- 2021年10月13日大意游客遗落钱物 张掖热心警民“完璧归赵”
- 2021年10月08日【图片新闻】白银:文明旅游成为一种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