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县区聚焦

静宁: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2021/12/20/ 09:47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胥富春

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静宁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侧记

  平凉日报记者 胥富春

  静宁县把农村劳动力培训作为服务农民群众的贴心事、暖心事,通过连续多年扎实开展,累计培训农民6万余人,打造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队伍,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技能提升带动收入增加

  党采菊是静宁县四河镇雷河村人,现年42岁,今年5月她参加静宁县人社局组织的第一期就业技能育婴员培训班后,经介绍输转到乌鲁木齐市从事育婴工作,第一个月工资就拿到了6500元,之后因为专业服务到位,深受用户喜爱,目前月薪已达1.3万元。

  随着国家三胎政策的放开,当今的月嫂行业形势大好。静宁县新希望职业培训学校在县人社局大力支持下,每年送技术下乡、服务上门,培训大批育婴员。像党采菊这样优秀的月嫂每月收入上万的有不少,能拿到5000至8000元工资的月嫂很普遍。

  仁大镇果农李和水、高金朋2019年参加金剪子果园管理技术培训后,他们每年特定时间到静宁各乡镇为农户修剪果树,每人每天收入300元左右。静宁果产业是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农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静宁县每年都要培训大量果农,通过现场示范、实地指导、技术交流等方式,提高标准化栽培与管理技术,实现果园提质增效、果农收入持续增长的目的。

  静宁县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急需工种需求,采取集中办班方式,2021年开展电子商务、电工电焊、家政服务、母婴护理等订单式务工技能培训36期1968人。找准农需时机,采取“送培训下乡”的方式,开展苹果、养牛等产业类培训75期3923人;找准就业帮扶政策,充分发挥农村“大喇叭”、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农家书屋等阵地,开展劳动力培训就业政策宣讲30场次1500人。培训后,他们的收入比原来都有明显增长,最大增幅超过10倍。

  多措并举提高培训实效

  培训后就能取得可观收入,取决于静宁县在培训时注重实效,长期坚持理论与实操相结合,以实操为主,并通过“大比武”等方式强化学习效果。

  “勘旺,你刚才课堂展示的不错。下面我来问一下你刚才提的石硫合剂问题,你说石硫合剂是生物制剂,你觉得对吗?请解释一下。”作为评委团团长的高级农艺师王国庆话音刚落,还没等胡勘旺回答,“不对!”来自新店的果农田小军已迫不及待地喊出了答案,“石硫合剂,是由生石灰、硫磺加水熬制而成的,当然算不上生物制剂!”田小军补充道。“你看看,台下比台上的回答得更精彩!”王国庆的点评引得大家开怀大笑,会场又是一片热烈的掌声……

  12月9日,静宁果农“展风采、赛技能、定标准、促提升”技能大展示大讨论大比武活动,在“2021年静宁县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培训会”上别开生面地展开。活动共分静宁果农风采展示、质询答疑、互辩互动、民主打分、统一评定5个环节,特别邀请县林草、人社等培训主管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县劳动力培训师资库教师和部分县内“金牌果农”代表,共同组成“静宁果农”劳务品牌技能培训评委团,和全县遴选出的200余名优秀果农一道,为“静宁果农”劳务品牌技能培训出谋划策。整个活动气氛热烈,风采展示精彩纷呈,质询答疑有理有据,互辩互动针锋相对,民主打分客观公正,大家就“静宁果农”劳务品牌技能培训标准化凝聚了广泛共识。

  以标准化推动品牌化

  静宁县坚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严格落实过程管理,细化标准措施,着力实施“静宁果农”劳务品牌技能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果树工职业技能培训9306人。

  立足县域果品种植地域差异,整合各类果品类培训资源,实行设施、师资、计划、内容、基地等统筹使用。建立规范统一的“双聘制静宁果农”技能人才培训师资库,统一选聘、灵活调整。用活用好已认定的全县12家果树工等工种的培训实训基地,促进培训与实训无缝对接。以县职教中心和县域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为主体,建立健全“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劳动力”的培训机制。

  立足静宁果农实际,自主编印培训教材,统一培训大纲、课程计划和技能标准,推行个性化、普适化、订单化、专业化、示范化和“互联网+职业培训”等线上线下多种果树工培训模式,通过学校集中培训和到乡村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因时因地因人实施精准培训。

  严格执行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等程序,确保培训项目达到预期效果。每期技能培训中,选定5名优秀学员,参评农民技术员。培训期间,跟班监督,清点人数、查验基础资料的准确性,严格落实考勤制度、课堂点名制度。培训班结束后,随机开展满意度调查。

  全面推行“静宁果农”劳务品牌技能培训实名制管理,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将已培训或失去劳动能力的培训对象及时退出,对新增加或有培训意愿的及时纳入。进一步强化培训数据的填报和信息录入工作,多层面复审把关,确保培训统计数据精准客观有效。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