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县区聚焦

静宁:下岗工人办农场 复垦荒地变良田

 2022/05/25/ 11:34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胡继万 王云斐

  静宁:下岗工人办农场 复垦荒地变良田

  平凉日报记者 胡继万 王云斐

  “近几年,我们村整山整坡的地块都荒了。现在有人来开垦复耕种植,真的是件好事!”在静宁县四河镇周岔村的一块玉米地里,家庭农场代工小组长周凤鸣一边干活儿,一边对记者说。

  周岔村在四河镇西南部,耕地8500亩,地势较为平坦,气候相对湿润,适宜耕作种植农作物。近年来该村年轻人外流、老人留守,加剧了土地撂荒现象。

  作为静宁县“归雁工程”返乡再创业人才的陈大军,从四河镇广袤的耕地资源上看到了新希望。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他流转土地成立了静宁县福顺源种植农场。

  “我在四河镇周岔村上湾、阳坡、下庄3个社承包、流转土地900多亩,已经种上玉米洋芋620亩,正在翻耕晾晒300亩,准备后半年种冬小麦。”陈大军告诉记者,“为了扩大种植规模,我还在城关镇峡门村、新城村也流转了300多亩土地。”

  为了扶持返乡再创业人才,四河镇在地膜、籽种、农机具等农资供应上,给予陈大军倾斜支持。

  陈大军家住静宁县仁大镇陈坪村,是静宁县原物资局下岗职工。下岗后,他贩过建材、搞过工程、种过果园。他的父亲是一名已退休的农技人,受父亲影响,他对发展种植业很有感情,也掌握了一定的种植技术。

  静宁县福顺源种植农场让周岔村群众通过流转土地获得收入外,也拥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我常年雇佣11个人,全年支付工资8万多元。”陈大军说,周凤鸣就是他的家庭农场的代工小组长。

  四河镇深入落实全县“归雁工程”号召,采取招商引雁、筑巢引凤的方式,已引进种植大户、建办家庭农场6户,流转承包及整治土地3319.03亩,使其成为复耕复垦撂荒地的主力军,从根本上解决了撂荒地“无人种、无力种”问题。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