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县区聚焦

静宁:“八着力”绘就县域嬗变“八骏图”

 2023/03/30/ 18:11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李娟淑

  □记者 李娟淑

  2022年,静宁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01亿元,增长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2亿元,先后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被评为市长金融奖,纳入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并争得首批全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县域综合实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海天志空阔,力绘八骏图。自落实“八个着力”以来,十年间静宁各项经济指标虽时有反复,但总盘一直趋稳向好。年均GDP、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民生支出的增速分别保持在6.9%、20%、13%、8%左右。2023版《甘肃县域和农村发展报告》蓝皮书显示:2021年静宁县域竞争力全省排名第22位、全市第3位。较十年前可谓翻倍前跃,而城乡面貌带来的视觉嬗变更是有目共睹。数字背后折射出静宁上下顶压前行、脱困成长的艰辛不易。十年风雨兼程,该县沿着“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扶贫开发、发展现代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科技创新、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改进干部作风”八条跑道,快马加鞭跑出静宁加速度,高效绘制了一幅反映静宁嬗变的“八骏图”。

  “经济结构调整图”:转变发展方式,战略性调整传统产业与新业态结构。

  2013年以来,静宁县立足县情实际和新形势,一方面推动传统苹果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大力扶持发展新兴产业,以加快形成更具竞争力和抗风险的产业格局,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通过延链补链强链,推进全链条优化升级。

  加快纸箱包装、地毯加工、建筑建材等地方工业集群发展及种养业数字化;实施35°苹果谷、界石铺红色景区等文旅融合发展项目;推动电子商务、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繁荣。绿色建材及制造、文旅康养、生态环保等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逐步形成了多元化产业格局,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8亿元,实现了由“一产大、二产弱、三产薄”到“一产变强、二产壮大、三产兴旺”的巨大转变。

  “科技创新发展图”:推动科创进步,提升县域竞争力和经济整体素质。

  2022年,全省县域科学教育竞争力综合排名中,静宁县处于全省第一、全市第二的绝对优势水平。十年来科技创新驱动为县域经济提能的作用显著增强。综合科技教育水平较十年前在全省、全市排名分别提高14个、6个位次。建成了果树果品研究所及苹果苗木繁育组培中心,引进苹果初加工等生产线7条;建成了以恒达造纸厂、昊天医药为代表的重点工企业体系,形成了多极覆盖和多点开花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农业发展领域科技贡献值超过了80%。四十年与果共舞的产业发展史,造就了40多万穿梭在百万亩果园的静宁果农,个个称得上标准化果园管理的实践者和科技兴农的“土专家”。2022年“静宁果农”劳务品牌入选中组部“带动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典型案例,荣获“中国创翼之星”称号。

  “现代农业发展图”:一元主导、多元发展,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2022年,静宁苹果产量98.6万吨、产值60亿元。静宁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苹果生产基地和产地集散中心、信息发布中心、价格形成中心。静宁苹果入选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和“甘味”系列十大地方公用精品品牌,并荣获世界地理标志产业绿色发展示范品牌,位列中国区域品牌评价苹果类第2位,品牌价值160.54亿元。

  作为传统农业大县,静宁不但建有高标准农田35.8万亩,旱作农业85万亩。还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苹果之乡”和全国苹果规模栽植第一县。十年来,静宁始终将农业产业放在发展首位,围绕苹果产业的稳量提质增效创牌,不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建成9万亩特色蔬菜产业基地,成功获批静宁县红牛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力以赴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扶贫开发图”: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小康迈向现代化。

  多年鏖战,静宁于2020年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成功移出贫困县序列甩掉穷帽子,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小康,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自此,全县226个贫困村、16.09万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立足新时期、新起点。随着引洮供水工程的全线通水,意味着静宁这个史上极度缺水的高原干旱县开始用上了洮河水,全县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发展将迈上新台阶、跨出新步伐。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静宁县全面壮大农业产业、振兴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现代化,全县人民的日子像红彤彤的苹果一般越过越甜,越过越红火。

  “生态环保图”:生态立县引领绿色崛起,打造国家森林城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春临花海如织,夏来绿荫遍地,金秋硕果飘香,冬至银装素裹。绿浪翻涌,碧波成海,美景如画,今日静宁处处是生态宜居的田园佳景图!十年来,静宁县将“生态立县”作为发展底色,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全面建设绿色静宁。

  目前,全县累计有果园面积百万亩,营造林5.45万公顷,公园绿地面积160.84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19平方米,森林覆盖率32.85%。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逐年递增,年涵养水源量达2亿吨,水土流失减少2.4亿吨,年均蒸发量减少125毫米,湿润度提高了13%,局地气候改善明显。静宁先后荣获“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县”“中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等国家级名片及“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省级园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民生保障改善图”: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2022年,静宁县民生支出42.1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6万元和1.07万元,增长6%和9%。十年来民生支出占比一直稳定在8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年高于经济增速。针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城乡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力度和对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各项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社会管理创新图”: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023年,贾河乡“家门口驿站”社会治理模式荣获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十大精品案例、第二届甘肃省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百强案例。八里镇“村民大管家”微信小程序、贾河乡“邻里通”线上小程序、界石铺镇“红色综治阵地”……一项项结合各地实际、利用线下线上配合、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共同织密了全县社会治理的平安网。

  十年来,静宁县立足改革创新,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市域社会治理创新为抓手,以信息化服务为着力点,整合部门职责和网格资源,创造性推出各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从小治安到大安全的转变。

  “改进干部作风图”:积极营造良好健康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党和政府公信力。

  十年来,静宁县法治政府建设全面提速,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落实见效,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整体提升。以“转作风”为主题持续推进干部作风转变,不断提升干部服务水平,改善干群关系,坚定优化营商环境谋发展的举措和信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应用平台上线运行,并创新实施“归雁工程”,设立上海等3个驻外服务站。为基层减负,为企业护航。同时,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多措并举激励提升广大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兴业的水平。

  春风似贵客,一到便繁花。未来静宁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全国“两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全县“4556”发展思路为统揽,立足“农业优先型+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加快数字经济布置,大力实施项目攻坚、产业强链、工业强县、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生态筑基、民生保障、风险防范、改革赋能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静宁。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