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县区聚焦

快来尝尝!灵台手工面的独特风味

 2024/05/08/ 10:33 来源:每日甘肃网 通讯员 王富强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王富强 摄影报道

  灵台县素有“陇东粮仓”的美称,有着传承已久的传统美食手工面。一碗面缓缓从历史中走来,相传周文王伐密凯旋归师后,筑台祭天,歌舞升天、与民同乐,东海龙王途经此地看后大喜,张口大笑,不慎口水流下即成“达溪河”(大喜河的谐音),龙须进入河水中变成丝丝缕缕的面条,万民食用后祖辈相传,灵台地方特色手工面在故事中被这样呈现。

  灵台手工面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制作工艺闻名遐迩,吸引无数食客前来品尝。一碗好面源自好品质的面粉,地处陇东第二大塬的灵台县,坐拥36万亩的什字塬,塬面平展、土壤肥沃,是传统农业良田集中区域。近年来,灵台县聚焦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突出“良田、良技、良法、良种”四个关键,常年粮播面积77.5万亩,总产量20万吨以上,先后荣获“全国第五批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等荣誉。

  该县以科技创新引领种业发展,培育冬小麦“优等生”。十二年如一日,组建团队培育6个优势品种,建成1.5万亩冬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全力保障“做好一碗手工面”这个根本。

  灵台手工面将简单的麦香转化为舌尖上的艺术,从和面、揉捏、擀面、切面再到煮面,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制面师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传承。

  和面时放上适量的碱(原为灰水),用温水拌面,把面均匀和好(反复揉搓),举全身之力反复揉搓,揉圆弄扁,弄扁再揉圆,待面揉好,醒面30分钟后开始擀面。用擀面杖反复旋转滚动碾压成圆圆的面饼,面饼从小变大,由厚到薄,直到擀成一张薄如纸、形如月的面皮。这个过程既挑战持续而均衡的用力,也挑战人的耐心,正是这样力量与节奏的糅合,最终奠定了面条口感劲道的基础。

  面皮被一正一反叠成四寸宽的一沓,根据顾客不同需求切成或细或宽的面条。面条在师傅们的手中舞动,如同银色的流水,倾泻进沸腾的锅中,匀称的面条如花绽放,待面煮熟后,用笊篱将面捞出放入事先准备好的凉水盆中。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灵台手工面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在酸汤、佐料和面料子上进行创新。随着滋啦一声响,用西红柿和蒜末炝锅,香味便溢出了整个厨房,再加上酱油、辣子油做出酸嚅嚅、辣丝丝的酸汤。将肉丁、萝卜丁、土豆丁、豆腐丁、黄花菜丁、木耳丁等佐料淋在冰好的面上,撒上葱花、蒜苗、韭菜、香菜,“一红二白三清四绿”的手工面令人垂涎。

  灵台手工面的“面料子”,分季节,家常做,夏秋多用当地青菜炒成“素料子”,一碗面看上去白底绿菜红汤,煞是好看,吊人胃口。冬春季节则用碎肉块炒就的“肉料子”,香味扑鼻,让人胃口大开。

  灵台手工面是待客必吃的地道美食,大年初一吃过年面,大年初七吃拉魂面,新媳妇过门吃试刀面,也叫喜面,老人过寿时吃福禄寿喜面,也叫“四喜面”——胡萝卜面、菠菜面、血条面、白面。

  2022年,灵台口福来手工面成功入选甘肃省级非遗工坊,并涌现出了黄亚兰、杨秀霞、王效杰、卫小刚、李小琴、王菊梅、冯虎祥等一大批手工面传承人。

  趁着“五一”小长假的欢乐时光,让灵台手工面“唤醒”您的味蕾,开启您的美食之旅吧!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