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平凉新闻

平凉市崆峒区:红牛产业“链”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5/03/28/ 09:20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刘薇

红牛产业“链”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记者 刘薇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崆峒区立足资源禀赋,把平凉红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金钥匙”,构建“良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全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以牛兴业、以牛富民”的振兴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白庙乡柴寺村红牛养殖小区,一座座宽敞整齐的标准化牛棚排列整齐、错落有致,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牛叫声,一头头平凉红牛膘肥体壮、皮毛油亮,养殖户赵彦海正穿梭在棚内忙着喂草换水。

  自该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以来,养殖大户不断扩大养殖规模,经济效益稳中向好。“我在养殖小区养了180多头牛,现在养殖红牛的政策好,咱们平凉红牛的肉质也好,符合市场需求,准备今年再拓展养殖规模,增加我的经济收入。”崆峒区白庙乡养殖户赵彦海说。

  在大寨乡,平凉红牛产业也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字招牌”,现代化的肉牛养殖场和标准化的养殖小区随处可见,养殖棚、饲草棚、干草棚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为平凉红牛提供了优越的生长环境。

  平凉红牛产业作为大寨乡的主导产业之一,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模式,现已建成年产1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千头肉牛养殖场、废弃窑洞生态养殖暨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去年还新建了500头红牛养殖小区,牛存栏达2000头以上,红牛存栏量达700头以上,全乡饲草种植—肉牛养殖—活畜交易—有机肥生产循环式产业链条全面形成。

  “今年大寨乡将以崆峒区平凉红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成功为契机,持续发酵平凉红牛扩繁增量十条奖补措施影响力,全力做强产业链、打造循环链、融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接续建成废弃窑洞生态养殖基地三期、平凉红牛营养中心,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条覆盖面,努力为全市全区平凉红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崆峒区大寨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李伟介绍。

  上游产业链发展迅猛,下游加工链生产正酣,全链条红牛产业正在崆峒区如火如荼的建设。在清真肉制品集中加工区内,隔着透明玻璃板,平凉红牛从洗肉、备料到下锅一目了然。直播间里,主播详细介绍着平凉红牛的肉质特点,熟练地切肉、称重、包装。各类红牛肉制品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后,被送入冷冻车间,再经细致包装,销往全国各地。

  “加工区现建设清真肉制品小作坊中央厨房一栋,酱卤牛肉加工车间一栋,牛副产品加工车间两栋,还有牛皮深加工车间、产品包装车间等,建成运营后,现容纳56家肉制品小作坊。”清真肉制品集中加工区经理高波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平凉红牛产品日均达6吨,主要销往河南、湖北、湖南等地。

  产业路上“牛”劲足,“畜”势腾飞正当时。

  近年来,崆峒区立足地域特点、资源禀赋和群众养牛传统基础,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畅通种、养、产、销渠道,推动畜牧养殖产业走上“现代化”“可持续”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凭着一股“牛劲”,走出了一条带动产业振兴、促进农户增收的致富“牛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