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县区聚焦

静宁:振兴路上“牛”劲足

 2025/04/16/ 09:46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周雅婷 胡文龙

静宁:振兴路上“牛”劲足

  每日甘肃网4月16日讯 据平凉日报静宁报道(记者周雅婷 胡文龙)静宁县充分发挥资源与产业优势,将肉牛养殖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劲“引擎”,大力推动肉牛养殖产业发展壮大,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带领群众过上“牛气冲天”的好日子,让“牛”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走进静宁县原安镇犇犇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整齐排列的牛棚映入眼帘,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正悠然自得地咀嚼着草料。牛舍内,一辆拖拉机满载草料穿梭其间,合作社负责人姚金庄正与工人们忙着为牛添草、喂料。

  “合作社养了620多头牛,其中平凉红牛有400多头,其余的是西门塔尔牛。平凉红牛主要用于繁殖,西门塔尔牛则侧重育肥,年出栏量能达到800多头。今年,平凉红牛价格持续走高,效益相当不错,周边不少农户都跟着养起了平凉红牛。”姚金庄介绍道。

  据了解,犇犇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借助全县牛产业贴息贷款以及市场适宜补栏扩栏的契机,不断扩大养殖规模。自成立以来,合作社不仅为散养农户提供购销服务,还引领养殖户走上了规模化、标准化的养殖之路。程义村养殖户姚红前就是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养殖技术日益精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成立后,我逐步扩大养牛规模,现在养了60多头牛,年收入能有20万元左右。”姚红前笑着说道。

  靠着养牛,姚红前供两个孩子顺利上了大学,家里还盖起了新房子,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原安镇不断发力壮大畜牧产业,遵循“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模式,不断拓展养殖规模。目前,全镇已累计建成标准化养牛暖棚1637座、养殖小区16处。目前,全镇肉牛存栏量突破16000头,年出栏量达8000头以上。肉牛产业已成为原安镇群众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静宁县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持续扩大养殖规模,全力将肉牛产业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如今,牛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村民依靠养牛过上了富足的“牛日子”。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