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县区聚焦

科技赋能 “红苹果”变成“金苹果”

 2025/04/25/ 10:38 来源: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 马如娟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马如娟

  时下,泾川县飞云镇千亩苹果园迎来盛花期,白色花海连绵成片,清香四溢。4月20日,由泾川县果业局、飞云镇人民政府指导,甘肃中和农服公司主办的“苹果花开助农行动?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品牌系列活动,在飞云镇元朝村文化广场启幕。活动汇聚行业产研采销各界代表,聚焦科技赋能与品牌重塑,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设备捐赠、科技示范园建设、品牌升级合作签约及电商平台认购等多元举措,探索特色农业助力县域富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专家把脉,探寻产业发展路径

  “苹果产业对带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但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活动现场,泾川县果业局副局长曹海勇深入分析泾川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路径。他指出,当前中国苹果生产布局调整加快,种植向优势区域集中,产业存在两大突出矛盾:一是消费者对优质果品的需求与苹果总体质量不高的矛盾;二是种植者生产投入增加与效益下降的矛盾。因此,必须通过提质增效、节本增效、增产增效和采后增效,实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

  西北农林大学教授袁景军,作为平凉地区苹果技术研究与推广的资深专家,对泾川苹果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泾川具有独特的区位与产业优势,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潜力巨大。”袁景军表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改变认知,积极引入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制、新模式。他特别强调品种更新的重要性,以“瑞雪”为例,该品种平均亩产可达3000公斤,收购均价每公斤12元至14元,经济效益远超传统富士品种,有力证明了优良品种对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

  企业助力,构建产业赋能模式

  推动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大市场有机衔接,离不开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中和农服甘肃公司总经理寇元勋表示,中和农服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和农信农业集团旗下的农业服务平台,致力于搭建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联农带农效应。“公司以数字技术和农业技术‘双轮’驱动,整合农业产业各项优势资源,为中小规模农户提供高品质、高价值的农业综合服务。”寇元勋说。

  此次活动中,泾川县飞云镇人民政府与中和农服就泾川苹果产业发展达成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围绕品牌升级、技术赋能、示范园建设、产销对接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科技+品牌+市场”三位一体的产业赋能模式。

  在生产环节,中和农服将通过建设高质量产业示范园和提供设备支持,部署智能水肥一体化设备,实现按需灌溉、精准施肥,预计可降低水肥用量30%以上,并开展免费技术培训;在品牌升级与推广方面,中和农服将为“泾川苹果”公用品牌进行战略规划,设计全新品牌标识及IP形象,举办“品鉴会”“直采会”,启动“电商旗舰店”“云认领”,并将其纳入公司“中和原产地”扶植计划,打通产、供、管、收各个环节,构建“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紧密协作模式。

  “以前我们只知道种好苹果,投入不少,卖不上价格。现在政府支持,企业服务也好了,相信泾川苹果的牌子真正能做起来。”元朝村果农王村唐说。

  借势东风,激活产业新引擎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实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

  在政策带动下,甘肃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猛。泾川县作为陇东苹果产业核心产区,拥有独特的生态与产业优势,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当地苹果产业也面临着品牌溢价不足、生产技术滞后、市场渠道单一等挑战。为突破发展瓶颈,泾川当地政府充分挖掘优质苹果产区优势,积极引入“瑞雪”等优良品种,大力扶持产业升级。通过一系列举措,逐渐形成了创新引领、全链发展的苹果产业振兴新局面,同时也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与市场环境。

  站在飞云镇远眺,如云似雪的苹果花海充满希望。曾经“种好苹果,赚薄利润”的土地,如今在科技赋能与品牌重塑的双轮驱动下,正书写着“一颗苹果的现代化突围”故事。随着越来越多类似“泾川服务模式”的涌现,乡村振兴正被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