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县区聚焦

华亭中药材产业的“链”变路

 2025/05/13/ 09:01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李洁

华亭中药材产业的“链”变路

  □记者 李洁

  一棵中药材,如何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点?在华亭市,答案是从“一株苗”到“一条链”。

  华亭市依托境内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2024年,种植面积超过6万亩,中医中药产业链产值突破4亿元。小小中药材,不仅为群众插上了增收致富的翅膀,更成为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经济增长点。

  一株好苗种出放心药

  华亭市药材种植历史悠久,素有“陇东药库”之美称。目前,境内野生及家种中药材达261种。随着中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野生驯化、良种选育等工作迫在眉睫。

  新康中药材有限公司的百亩药材种植基地承担着这一“重托”。该基地主要用于复合微生物有机肥示范推广和独活留种、地膜川芎栽培等多品种示范种植试验,目前栽培的大黄、独活等20余种药材生长稳定。

  同时,还从甘南引进唐古特大黄新品种,在马峡镇建成5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开展育苗、留种、杂交试验等研究工作。

  好药苗离不开好管护。华亭市大力推广轮作倒茬、优质种苗繁育及病虫害绿色防控、化肥农药减量等绿色标准化种植技术,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由公司统一育苗后提供给药农,在药苗防虫害、施肥等方面,组织开展集中培训,指导农户按标准操作,确保从源头上保障药材种植优质种苗的供给。

  一个模式引出好路子

  从单打独斗的药农到顺义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联合社负责人,刘建华见证了华亭市药材的曲折发展之路。以往,中药材收购主要依靠外地药商,药价压得低,药农收益不多。

  如今,社企联合,订单收购,依靠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在市场上有了话语权。据介绍,马峡镇中国大黄城中药材交易市场,采取“公司+联合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每年,新康药业有限公司都以略高于市场的价格统一收购药材。顺义联合社下辖的18个专业合作社和周边的种药大户基本都选择在这交易。销路不愁,极大调动了农户种植积极性。

  52岁的赵庄村村民任彩梅,农闲时便在联合社干零活。“家里依靠药材脱了贫,目前种了3亩药材,加上打工收入,全年4万元有保障。”任彩梅说。

  科学种植,政府引导,收益也实现了质的飞跃。“目前,全镇药材种植面积达1.5万亩,人均1.3亩,其中大黄、独活面积达到7600亩,生产的独活已占到全国市场的一半。”马峡镇副镇长高博说,群众中药材收入从原来的每亩2320元提升到近7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左右。

  一条药链长成致富方

  漫步在药材之乡马峡镇,从种植到管护到收获,似乎走完了药材的一生。然而,中药材产业的延伸之路还在继续。

  马峡镇蒋庄村的平凉市青松制药厂加工车间内,工人们在流水线上忙碌地进行切片、炮制、包装等工序,一袋袋优质黄芪有序生产。

  “公司现有净制、切制、发酵、炒炭等13条生产线,实现了购进-加工-生产-炮制-销售一条龙。”青松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继贤说,公司去年生产加工中药材3000余吨,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

  作为甘肃省确定的第一批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龙头企业,王继贤表示,公司将以康养作为延伸产业链的新业态,发挥“药食同源”产业优势,健全完善产地加工企业质量管理和追溯体系,打造集种植、加工、销售、药膳于一体的省级龙头企业。

  “以龙头企业发展为依托,华亭市积极谋划中医中药产业链项目,今年实地考察对接中药材饮片生产加工企业和中医药健康产业,推动产业链提档升级。”中医中药产业链长制副链长、华亭市卫健局局长张大江介绍。

  上游强链、中游补链、下游延链。围绕“建设陇东中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示范基地”这一目标,华亭市中医中药产业迈出坚实步伐,中药材产业正在多业态深度融合的“链”变之路上阔步向前。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