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研学让我们在一天之内既触摸到科技前沿的脉动,又品味了古典文化的精髓,收获颇丰。感谢基金会的助力,让我们有机会走出课堂,近距离接触顶尖科技与文化遗产,在实践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这份独特的经历将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学习,未来为科技发展与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静宁县第一中学学生靳博皓在参观结束苏州几个科技企业及苏州博物馆后写下了感言。

近日,一场从大西北静宁小县城奔赴江浙沪地区的爱心研学活动在同学们的无限感慨中落下了帷幕。
这场“美疆青才公益研学”活动,得益于中投银河静宁县挂职干部胡志华的积极衔接,让静宁一中的5名学生赴上海、江苏两地进行了一场为期一周的暑期研学。他们和来自贵州、云南地区学校的师生开展了新一期的“美疆青才公益研学”。
据悉,美疆青才公益研学是由美疆助学基金会联合江浙沪企业家发起的公益研学项目,主要资助偏远地区学生来沪开拓视野、规划未来。针对学生因环境限制导致的职业认知不足问题,项目通过专业指导帮助其明确发展方向。自2023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两届,2025年7月开启第三届活动,依托基金会20年教育扶贫经验和企业资源,确保高质量研学体验。

在爱心志愿者的精心组织与准备下,同学们参观了复旦大学邯郸路校区、追觅科技、中际旭创、苏州知行半导体、昊海生物科技等高校研究院、各大科技企业及当地历史文化基地等,聆听企业发展历程,了解科技研究的最新动态,走进名校体会浓厚的学术氛围,感受历史古迹里留存的文化魅力……
每一站参观结束,同学们都会及时用笔尖记录下所看所感所思,抒发社会各界托举爱心研学的感恩之情。
“同学们立刻被眼前的景象震撼——精密的光刻机、复杂的晶圆产线。这里,是中国突破‘摩尔定律’的最前线。工程师的介绍让所有人屏息凝神。”这是静宁一中学生景帅喆在参观结束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的实验室后,在笔记上写下的感言,在聆听了研究人员的详细介绍后,更直言道,“个人只有融进时代的潮流之中才能争做时代的弄潮儿。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25年7月23日,美疆青才公益行的学子们在上海展开了一场颇为深刻的‘破壁’之旅。从智慧能源的神经中枢,到‘超越摩尔定律’的硅光战场,再到改写全球医疗格局的联影展厅,年轻的目光所及之处,尽是中国科技‘从跟跑到领跑’的生动注脚。”静宁县第一中学学生钟航在研学心得中写道……
作为本次带队的老师,高喜明代表师生写了一封感谢信,言道:“感谢社会各界对此次研学活动的支持,我们也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重视,正是社会各界的托举之力,让这次研学成为一次跨越山海的育人之旅,生动诠释了‘教育非独校之事’的深刻内涵。相信同学们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一定会将这份善良和责任传递下去,凝聚中华力量,构建美好人间,怀揣大爱,奋勇前进!”
这是一场持续三年的爱心接力,三年来,胡志华衔接的“美疆青才公益研学”活动已经让静宁15名优秀学子走出大西北去感受江浙沪地区的发展变化,拓展了思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阅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的理想信念,厚植了爱国情怀、锤炼了意志品质。

胡志华在静宁县帮扶以来,用实际行动书写帮扶日志,她积极与自己所在的民盟上海浦东区委联系,引入无偿帮扶资金,精心策划实施了“山海有爱·书香入乡”爱心图书三年捐赠项目;主动展现银河金控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追求,助推“美丽中国”乡村支教项目顺利续签落地……
“恭祝你们在这次研学活动中有了收获,期待这些收获能给你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激励,并期待你们能继续发扬光大,我们期待你们回到学校,也能把我们的这份期待传递下去,期待你们中间也有很多人能一起树立建设美丽校园,美丽家乡,美丽中国的信念与责任。”胡志华对静宁研学的同学们充满了期许。(李芳艳)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29日静宁:3.5万亩南瓜喜获丰收 奏响乡村振兴“甜蜜”乐章
- 2025年07月28日“静宁苹果”重返澳洲高端市场
- 2025年07月23日“绿肥+”技术为静宁苹果产业注入新动能
- 2025年07月23日静宁为高校毕业生搭建对接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