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装上科技“芯”
□记者 褚翊超
盛夏时节,泾汭河川区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园汭丰核心区,73座第七代下蹲式日光温室整齐排列,宛如一片现代化的“棚海”。大棚内,满目葱茏,绿油油的辣椒挂满枝头,长势喜人。这生机勃勃的场景背后,是泾川县以科技赋能传统农业,推动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园从“棚海”向智慧“绿洲”华丽转身的生动实践。
在汭丰核心区的智能温室内,先进的物联网控系统如同敏锐的“神经”,时刻感知着棚内环境的细微变化。“夏季高温容易导致辣椒生长慢、落花落果,”泾川县汭丰镇党委书记段文军介绍道,“现在有了智能温控系统就大不一样了。”系统一旦检测到温度超高,便会自动启动通风设备,加速空气流通,有效降低棚内温度,确保辣椒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环境。
作为泾川县重点打造的设施蔬菜产业链示范园区,汭丰核心区占地720亩,建有73座第七代日光温室和3座7连栋钢架大棚。园区全面应用物联网技术,精准监测并自动调控棚内的温湿度、光照等关键参数,完成保温、通风、遮阳等操作,为蔬菜创造稳定、理想的生长空间。
科技的力量不仅体现在环境控制上,更深入到生产的源头。“园区坚持以发展生态有机蔬菜为方向。”泾川县蔬菜办主任张宏生介绍,“示范推广以‘秸秆+植物菌种代替化肥、秸秆+生物疫苗代替农药、秸秆+熊蜂授粉提高品质’为核心的生物反应堆有机蔬菜生产技术,从源头提升蔬菜产量和品质,实现绿色生产。”
科技与生态的结合,最终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效益。今年以来,按照“园区单品化、单品规模化、规模市场化、市场订单化”的发展思路,园区成功引种华美105、奥龙1818、丰姿102等新优辣椒品种。依托智能化管理和生态技术支撑,预计本生产季结束时,辣椒亩产量可达3.5万斤,亩收入达7.3万元。
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入蔬菜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在产业园王村核心区的智慧蔬菜大棚里,蔬菜生长的关键数据尽在掌握。小型气象站、温湿度传感器、土壤墒情探针等设备遍布棚内,实时采集环境与作物生长的各项指标,再通过物联网平台,瞬间传输到基地的中央控制中心。
“工作人员只需在后台监控界面设定好参数,水肥一体机就能根据土壤检测数据,自动进行精准滴灌和施肥。”园区负责人李春雷介绍道,这套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农业“大水漫灌”的粗放模式,实现了按需供给、精准投喂。该技术节约用水约30%,节肥近20%。园区还综合运用智能卷帘、水肥一体化等多项技术,实现了对温度、湿度、光照等要素的科学精准管控,满足蔬菜不同生长周期的精细需求。目前,华美105辣椒亩产量稳定在1.8万斤左右,亩均增收2.1万元,仅辣椒一项年产值就超过300万元。
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科技让蔬菜大棚变身智慧“绿色车间”。未来,随着更多新技术的落地,泾川县群众的“菜篮子”将更加丰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28日甘谷:智慧大棚结出“致富灵芝”
- 2025年06月25日静宁:大棚种植结硕果 特色产业促增收
- 2025年06月24日武威市凉州区下双镇 大棚“种”出致富好日子
- 2025年06月20日庄浪:大棚蔬菜绿意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