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县区聚焦

崇信:城市文明与百姓幸福同频共振

 2025/08/13/ 09:50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李祥玉

崇信:城市文明与百姓幸福同频共振

  □记者 李祥玉

  崇信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深耕文化沃土,创新活动载体,推动城市文明与百姓幸福同频共振。

  文化惠民“接地气”

  “以前农闲时不是打牌就是闲聊,现在村里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唱歌、跳舞、学农技,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柏树镇木家坡村村民李春梅的感慨,道出了崇信县群众文化生活的新变化。

  依托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举办广场舞比赛、春节联欢晚会、百姓大舞台戏曲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1.4万场次,开展送文化下乡4860场、农村电影放映2300场,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

  在全民阅读推广中,崇信县创新推出“阅读+”服务品牌,建成农家书屋85个、全民阅读示范点10个,打造“读者书房”“图书漂流站”等新型阅读空间,通过“有声书屋听书”“图书漂流分享”等模式推动书香浸润城乡。2025年,全县开展“悦读悦成长”亲子沙龙、中华古籍展等主题活动36场,吸引超8200余市民参与,让阅读成为引领生活的新风尚。

  传统文化焕生机

  “剪纸课上,张老师教我们剪‘吉祥虎娃’,既好看又有意义,我把作品带回家,全家人都夸我手巧!”崇信二中学生王梓涵兴奋地说。

  该县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邀请省级剪纸传承人张秀兰等民间艺人开展教学活动40场,覆盖全县19所中小学,学生完成手工作品 6800余件,200余件入选《青少年非遗传承优秀作品集》。

  同时,该县以“非遗过大年”“点灯背猴”展演等活动为载体,推动“陇东秧歌”“崇信民歌”等非遗项目活态传承。2024年元宵节期间,“点灯背猴”展演系列活动吸引超2万群众参与,让传统民俗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文旅融合“创品牌”

  华灯初上,梁坡水街光影交织,大型实景剧《龙泉风韵》精彩上演。该剧将崇信历史故事、红色文化与民俗风情融入山水实景,吸引西安、平凉等地游客纷至沓来。“看完演出,对崇信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了解,下次还要带家人来!”游客李女士点赞道。

  近年来,崇信县立足“山水龙泉·养生崇信”品牌定位,打造“古槐之恋”婚俗文化节、“汭水寄情”诗歌会等特色活动,连续六年举办集体婚礼,引导120多对新人践行“低彩礼、零彩礼”新风。同时,建成赵湾田园区综合体等文旅项目,开发民俗剪纸、龙泉折扇等文创产品,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良性循环。今年以来,全县接待游客量同比激增65%,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2亿元。

  文明培育“润无声”

  “斑马线上礼让行人、垃圾分类主动参与、邻里互助蔚然成风,这些变化就像春雨一样,慢慢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市民陶永年说。

  崇信县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开展“道德模范”“崇信好人”评选活动,选树先进典型188人,打造“好人街”“好人墙”等宣传阵地,让见贤思齐的氛围日益浓厚。

  在乡风文明培育中,该县创新“百姓宣讲团+文艺节目”模式,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案例对比算账”等方式推动“高额彩礼丢面子”“不要彩礼更幸福”理念深入人心。2024年,全县婚嫁彩礼支出平均减少40%,文明诚信积分超市覆盖83个村(社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群众自觉行动。

  文化兴则城市兴,文明盛则民心聚。如今的崇信,文化活动好戏连台,文明新风浸润城乡,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节节攀升,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兴业的文明之花在汭水大地常开长盛。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