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香椒韵富百姓 林草链动兴产业
□陈英茹
眼下,崆峒大地瓜果飘香,丰收的喜悦在田间枝头流淌。火龙果压弯枝条,水蜜桃沁人心脾,花椒缀满枝头,处处涌动着丰收的热潮,勾勒出一幅农村兴旺、农民增收的“特色富民产业”版图。
近年来,崆峒区立足资源优势,以优质果品产业链建设为重要抓手,大力发展优质果品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了一条“富民经济”引领的乡村振兴之路。
“采摘经济”激活果业新动能,林草科技夯实品质根基
“得益于园区统一推广的现代农业技术,我的两个大棚采用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并配合科学的枝条修剪管理,确保了果品个大、皮薄、肉厚、汁甜的品质。”火龙果采摘园负责人杜丽娜介绍说。在崆峒区泾河川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火龙果采摘成为暑期亮点。步入园中,成熟的火龙果如红灯笼般垂挂,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暑假亲子采摘游火热,一个棚的日销量可达50斤左右。前来采摘的市民赞不绝口:“火龙果皮薄肉厚,汁水甜,准备再带家人来多采些送亲友。”
“现在采摘游一搞,来咱这摘杏的游客一批接一批,销路根本不愁,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几番!这贵妃杏,真是咱安国乡的‘致富金果果’。”果农李大叔看着自家果园里硕果累累的贵妃杏树,满脸笑容:“我们打心眼里感谢林业部门的专家经常来教大家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才有了今天的丰收!”
在安国乡贵妃杏采摘园,游客们提着篮子,亲手采摘黄澄澄、饱满多汁的贵妃杏,体验着亲近自然与收获的喜悦。果园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孩子们在树下欢快地奔跑,大人们则一边采摘,一边品尝着新鲜的果实,赞不绝口。
同样的丰收景象出现在四十里铺镇高堡村的桃园。红心桃、油桃、北京七号等品种挂满枝头,沉甸甸的果实预示着好收成。村负责人介绍,在区林草局优质果品产业链的带动下,村里积极发展“观光+采摘”模式,通过线上宣传吸引客流,每周接待游客超300人次。这不仅直接销售了桃子,更带动了周边农产品销售,显著提高了村民收入。“采摘经济”的蓬勃发展,有效优化了产业结构,成为农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香莲塬”椒香溢四方,“党建链”引领产业升级
目前正是崆峒区香莲乡的“香莲塬”大红袍花椒成熟时刻。香莲乡得天独厚的洁净水土、砂质壤土和山区隔离环境,为花椒生长提供了“天选之地”,孕育出单果重超5克、麻香悠长、清香浓郁、品质上乘的“甘味”精品。
“香莲塬”品牌的崛起,是“党建链”激活“产业链”的生动实践。在区林草局等部门的产业政策框架下,香莲乡党委政府精准发力。2017年,在乡党委和村支部鼓励支持下,曹河村村民周军率先流转580亩荒坡种植花椒。面对技术、灌溉、销路难题,区林草局果业站、乡农技站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政府协调修建水利设施,积极对接电商和批发市场。如今,周军的农场已成为标准化示范点,带动20多户农户务工,人均年增收超8000元。全乡在合作社带动下,500多亩花椒进入盛果期,亩产80公斤,亩净效益达6600元。“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挣几百块;现在种花椒,效益更高了。”周军的话道出了产业转型的实惠。
链动融合,品牌赋能,富民经济谱新篇
为提升产业价值,崆峒区林草局积极推动产业链后端延伸和品牌建设。2024年,“香莲塬”商标成功注册,寓意香莲乡土塬孕育的独特风味走向更广阔市场。香莲乡党委政府通过举办文化节、参加农展会等形式,特别是巧妙借助崆峒区半程马拉松等大型活动植入品牌元素,让“香莲塬”花椒声名鹊起。
区林草局通过优质果品产业链的有力统筹,将泾河川的现代设施水果采摘与香莲乡的特色山地花椒种植有机融合。一边是科技赋能、农旅结合的“鲜果经济”,一边是生态优先、品牌引领的“椒香产业”,共同构成了崆峒区“富民经济”的多元版图。不仅有效盘活了土地资源,优化了产业结构,更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为全区乡村振兴注入了澎湃动力。果香与椒韵交织,绘就了崆峒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振兴新图景。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5年07月24日兰州:以高质量机关党建推动强省会行动
- 2025年08月20日甘肃省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
- 2025年08月20日【便民贴】兰州市气象台发布沙尘蓝色预警
- 2025年07月21日【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大手拉小手,爱暖积石山——省红十字会联合兰州城市学院开展慰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