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平凉新闻

政策护航 技术赋能 安全筑基 ——“十四五”平凉高质量发展成就系列报道之农业机械化篇

 2025/11/12/ 16:33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胥富春

  聚焦农时优服务

  护航生产提质增效

  春耕备耕阶段,平凉市提前落实安全生产防范措施,通过抓安排部署、检验审验、安全检查、宣传培训“四抓”举措,助推春耕备耕顺利进行。3月以来,市农机化站结合“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开展政策宣贯、技术推广及地头服务系列活动,在泾川县举办宣传咨询活动,发放技术资料500余份,深入科技示范点开展苗情监测与技术指导,全力保障春耕生产。

  “三夏”时节,针对小麦收获高峰期,平凉市将机收减损作为粮食安全核心工作,强化技术培训与损失测定。组织技术人员及机手参加全省小麦机收减损技术视频培训会,赴泾川县、灵台县等地开展实地作业指导,精准调试收获机参数,规范取样测定损失率、含杂率等指标,推动机收减损关键技术落地见效。同时,持续深化农机安全隐患清理清查集中整治,排查农机安全隐患247个,举办农机安全生产集中宣传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1万余份,全力保障夏粮应收尽收、颗粒归仓。

  进入秋季,市农机监理所发布秋季农机安全生产提示,从机具检修、转移行驶、现场作业三方面明确12项安全规范。各级农机管理机构以“全覆盖、零容忍”为原则,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隐患排查整治,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专项检查与暗访,建立隐患台账,实行清单管理,形成闭环监管,为“三秋”机械化作业保驾护航。

  创新举措育人才

  政策落地激发活力

  为破解智慧农机操作人才缺口,平凉市于8月4日启动高素质农民农机手技能提升专题培训班,采用“线上自学+集中讲授+分组实操+外出观摩”的创新模式,聚焦农用无人机飞防操作核心技能,开展为期4天的专项深度培训。培训期间,学员赴陕西西安、宝鸡、杨凌等地,在农机生产企业、智慧农业示范园等场所实地考察实训,并接受红色教育。结业考核中,37名学员成功获得深圳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颁发的《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作证》,成为全市农用无人机规范化作业的首批持证骨干力量。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落地见效,为农机装备升级注入新动能。平凉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通过定期召开推进会、实施半月调度等制度,促进政策落实。全市争取中央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报废更新资金8074万元,截至10月底,已补贴各类机具8671台(套),报废补贴农机4941(套),受益6571户,购机总价1.69亿元。同时,通过宣传手册、入户讲解、培训班等多种方式扩大政策知晓度,严格监督管理回收拆解企业,采用线上+现场+资料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核查,确保政策公开透明、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十四五”期间,我市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大力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业经营方式、农田建设相融合,全程机械化水平稳步提升,科技装备能力显著增强,惠农政策引领充分凸显,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8.23%,比2020年提升了10.75个百分点;农机总动力达173.57万千瓦,比2020年提升40.57万千瓦;农机装备增加4.05万台(套),各类农机装备达12.17万台(套)。“十四五”期间全市使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共1.9亿元,补贴各类机具3.74万台(套),受益农户2.0925万户,撬动社会投资11.5亿元,崆峒、泾川、灵台、崇信荣获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如今,平凉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新格局持续完善,从春耕到秋收,从技术培训到安全监管,从政策扶持到应急保障,全市农机化工作多点发力、全面推进。据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平凉市将继续紧盯“三农”大局,持续完善服务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强化农机安全监管,推广智慧农机技术,培育高素质农机人才,奋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物质装备保障。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