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平凉市

平凉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侧记

 2019/06/10/ 08:04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刘英娜

“三大革命”让乡村美起来

——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侧记

  本报记者 刘英娜

  “我今年52了,这还是头一次用水冲的厕所,比旱厕干净了不知多少倍,老人娃娃用起来都很方便。”崇信县木林乡崖窑村村民史林梅对家里刚刚改造完的卫生间很满意,光洁的瓷砖,崭新的马桶,亮堂堂的看着就舒服。

  6月5日召开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第一站来到了崖窑村,史林梅也乐于跟大家分享村里的变化:文化广场整修了,家家户户门前种上了花,每天有保洁员打扫卫生,家里的垃圾要进行简单分类,村里比以前更干净更绿更美了,生活也更方便了。

  崖窑村正在发生的变化,得益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战略决策。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可这场仗该怎么打?平凉的优势在哪里,短板又在哪里?如何因地制宜找到方法,切实改善乡村面貌?先行者探索出的经验弥足宝贵。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深入总结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典型,带动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发展差距巨大,西北山村与江南水乡天然属性虽不同,但其被实践检验过的先进理念和践行绿色发展的思路方法,对于我们的启示意义深远。

  根据中央及省、市安排,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重点推进“三大革命”(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统筹推进“六项任务”,着力打造泾汭河川区、东部塬区、西部山区、关山生态区“四大示范区”。随着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县区在农村改厕规范实施、垃圾分类收集、村容村貌整治、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了一批示范村镇,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做法。

  灵台县西屯镇柳家铺村村民孙新中,上个月花了3000多元,新建了一间卫生间,彻底告别了土厕所。“卫生、方便、没有土,粪便熟化后可以作为有机肥上到果园里,最起码不用每天压厕所起粪了。”孙新中一口气说了好几个新卫生间的好处,村上统一安排的吸粪车,也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大家争着抢着安呢,我们村上现在修得这么好,新厕所才能和我的房子配套上。”

  与史林梅家的水冲式厕所不同,孙新中建的是双瓮漏斗式厕所,两种模式孰优孰劣?哪些村社适合水冲式厕所?干旱山区的推广工作应该怎么做?会不会造成重复投资?这些问题引发了现场观摩人员的热烈讨论和思考。

  群众是农村环境整治的受益主体,更是参与主体,只有广大群众认同并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才有可能实现乡村整洁的长效机制。

  崇信县黄花乡黄花塬村,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超市”,对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行为进行积分奖励,换取生活用品。比如积3分可以换取一双手套,积70分就能得到一口电砂锅,极大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灵台县中台镇胡家店村属于深度贫困村,移民搬迁项目的实施,彻底改变了群众的居住条件,特别是村社道路的硬化,为村容村貌的改善奠定了基础。今年,村上专门遴选了保洁员,集中力量清理垃圾,安置可移动式垃圾箱20个。村口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特别引人注目,绿、蓝、红、黑四种颜色的垃圾桶分别用于收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垃圾桶上面对应贴着不同类型垃圾的分类图标。

  在崇信、灵台各示范村镇,群众家里都有一个崭新的可分类收集垃圾桶、一个泔水桶,每家院墙上都贴上了垃圾分类示例图。询问村民会不会分类,他们嘿嘿笑着说,可以根据图片来分辨。每天早上,村里的保洁员会挨家挨户上门,专门收集垃圾。与以往“垃圾靠吹、污水靠晒、房前屋后胡乱堆”的现象相比,整洁干净的目的达到了,可垃圾分类的问题仍然任重道远。

  崇信县锦屏镇梁坡村紧靠龙泉寺景区,借助这一优势,村上拆除了危旧房屋、残垣断壁,改造了村内道路、排污管道,修建了民俗文化水街、主题广场和文化长廊,栽植了各类绿化苗木,办起了特色文化馆,从破旧小村摇身变成了景区景点,家在景区的感受让村民都乐滋滋的。

  环境变好了,游人变多了,不少村民开起了农家乐,村上因势利导,把环境整治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培育农家乐休闲旅游点,把生态环境转化成了旅游资源。薛超和亲戚合开了一家特色面馆,满客时能坐60位,每到周末来吃饭的客人还要排队。“环境整治之后,我们店里的效益,起码比原来提高了20%。”

  观摩交流中,各县区分享了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的经验,泾川县创新机制解决了厕所后期无人管的问题,静宁县提出了 “十百千万”的思路,庄浪县开展了“两整治、四清理”摸底调查,华亭市加大对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崆峒区引进桑德公司推进环卫一体化,全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0%以上。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