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劳务输出助增收
本报记者 边姣 陶攀
寒冬腊月,户外白雪皑皑,一片寂静。但在灵津纺织品加工扶贫车间里,纺织线手套的全自动机器却在加速运转,轰隆轰隆的声音此起彼伏。工人们有的在剪裁线手套、有的在给手套收边,一派繁忙景象。
穿梭于自动编织机之间,认真检查机器是否正常运转的是曹省军,今年50岁的他是灵台县什字镇饮马咀村人,以前一直在家务农,去年,村里开起了扶贫车间,他就来车间上班了。“一直想出去打工,但是上有老下有小,出不去。自从有了扶贫车间,我就利用空闲时间来干活,既能挣点钱,又能照顾上家里,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了。”曹省军说。
灵台县属六盘山特困片区县,总人口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以上,工业经济薄弱,贫困发生率高。尽管现在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比比皆是,然而,在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让农民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
针对部分劳动力家务负担较重,务工远不能去、近不能进的问题,灵台县逐村逐户开展劳动力务工需求调查,根据个人输转意愿、就业意向、就业技能等情况,鼓励县内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用工单位积极开发岗位,通过劳务公司及时组织进行输转。
今年43岁的乔志强就是通过灵台聚力劳务公司的介绍,在西安一家建材厂工作。他告诉记者,以前自己打零工,活儿很少,工资也不高,有时候还没事儿可干。最后通过劳务公司介绍到西安打工,活儿比较好,工资也高,更重要的是有保障。
今年以来,灵台县以扩大组织输转为主要途径,以引导农村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便输转为主要方向,围绕牛果菜等产业发展,依托规模化养牛场、果品企业及产业大户,培育劳务基地,积极兴建财政投资项目和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个。兴办“扶贫车间”29家,吸纳就业127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640人。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1005人。大力实施“回归工程”,鼓励务工人员带信息、带技术、带经验返乡创业,创办经营实体1109个,带动吸纳劳动力3500人。除了就近就便解决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以外,灵台县还积极推进东西扶贫协作,向天津市输转劳动力425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12人;向省内输转贫困劳动力217人、向其他地区输转贫困劳动力720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正以劳务输出的方式向着脱贫致富的小康路迈步前进。现如今,劳务输出已成为灵台县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县人社局劳务工作办公室主任闫志龙满脸自豪地告诉记者:“去年,全县劳务产业工作紧盯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不断完善‘党组织+劳务公司+企业+农户’的劳务产业发展模式,以扩大组织输转为主要途径,以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便输转为主要方向,全年输转农村劳动力5.3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74亿元。”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10年11月02日灵台:劳务输出鼓起农民“钱袋子”
- 2009年11月03日灵台:劳务输出撑起农民增收“半边天”
- 2009年06月22日灵台县建立劳务输出动态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