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静宁县

静宁:十吨消毒液 风雪帮扶情

 2020/02/13/ 11:07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胥富春

十吨消毒液 风雪帮扶情

——静宁县三合乡张安村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焱的战“疫”记事

  本报记者 胥富春

  三合乡张安村位于静宁县北部山区,距县城50多公里。省委宣传部干部王焱2018年5月到这里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以来,把这里当成了他的一个新家,村里的大小事情无不让他牵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王焱通过新闻报道敏锐地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从大年初一县乡安排部署联防联控工作开始,他就利用本身新闻宣传工作的优势,多方搜集整理权威准确的疫情信息,通过微信朋友圈和乡村帮扶工作群发布,为基层干部和村民提供准确权威的第一手信息,稳定民心,消除恐慌。同时发布防护小知识、消毒常识等科普文章,帮助基层干部群众做好自我保护。

  张安村没有人在湖北打工,也没有村民与湖北有亲戚,这个王焱心中有数。但会不会通过其他人群传入新冠肺炎?这可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加强防护。这个春节,他人在兰州,心在静宁,每天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了解乡村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防疫工作,一些细节上的方式方法很重要,山区村民的科学素养普遍偏低,如果不注重科学防控,可能会使有些工作流于形式。通过媒体报道,王焱了解到,许多城市居民戴口罩的方法都是错误的,农村居民更是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为此,他觉得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必须提前结束春节假期,回到村里,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通过与乡村干部的电话沟通,王焱了解到全乡消杀防护用品极其短缺,而且找不到货源。他在兰州市场上一了解才发现,消杀防护用品到处短缺。他发动熟人朋友找货源,84消毒原液第一次找了40斤,第二次找了80斤,第三次找了100斤,而为这三批货,他历时一周,打了无数的电话,跑了很多路,最后还是加价自掏腰包买来的。口罩他买到的并不多,临走前他把妻子给家里买的一次性口罩悄悄拿了20个。

  他告别妻子、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儿子,准备奔赴防疫一线。他说:“当前正处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坐在家里我也不安心,我要先回村上了。”2月5日下午,王焱在组织好这批防护消杀物品后就准备出发,乡上突然打电话,说静宁突降大雪,道路结冰。山区道路他很清楚,如果按天黑赶不到村上就会很麻烦。天寒地冻,他心急如焚,只希望大雪不要封路。6日早上,他告别家人冒雪出发,开着自己的私车,拉着乡村急需的防护消杀物品,在经历了大雾、积雪和结冰道路的千难万险后,经历近5个小时,于中午时分赶到了三合乡。

  得知这批消毒原液可以配置消毒液10至12吨,满足全乡12村以及乡政府所在地全部机关单位消毒使用,乡上干部也是欢欣鼓舞。他顾不上吃中午饭,在分发完防护用品后,马上奔赴自己的张安村,及时给村上一线值守的干部、志愿者分发了口罩、方便面等物资,然后又手把手教他们如何配置消毒液,如何使用喷雾器消毒。

  消毒液的配置、使用,必须按严谨的科学方法才能确保效果,同时避免浪费。他专门找了一个纯净水瓶子,在上面划了刻度,指导村干部和乡亲们按照200毫升原液配置20升水的比例操作。现场配置一桶后,对如何使用又向大家做了演示,看着其他村干部操作了一遍,他才放下心来。

  这些物资发放到位后,王焱马上投身工作岗位,主动要求加班,和乡村干部、村民志愿者一起值班值守,严格按照各方安排部署,摸情况、写报告、值夜班,投入一线工作,共同加强联防联控。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