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静宁县

静宁县:文旅融合 绘制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1/10/01/ 17:03 来源:每日甘肃网

  夜幕下,璀璨夺目的水景和梦幻的灯光相遇,在音乐的加持下,音乐喷泉应歌而舞,不断变换颜色和造型,时而柔美灵动,时而慷慨激昂,让人仿佛置身于流光溢彩的浪漫世界。这是静宁县新店乡的秦王村为发展乡村旅游,专门打造的网红音乐喷泉。让不论身处何地的静宁游子,只要扫描二维码付款就能实现喷水观赏,与家人传递浓浓亲情。

秦王村音乐喷泉-胡继万(摄)

  音乐喷泉可实现世界各地无障碍喷水的这一亮点,吸引了不少周边游客和当地村民,匆匆赶来喷泉现场拍照打卡。与此同时,不远处的舞台上正上演着的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皮影”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看。伴随鼓点的节奏,影人“吼”着秦腔,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幕布上,举手投足间挥洒豪气,善恶不辨自明,赢得了观众阵阵喝彩声。已出嫁的赵小燕听闻娘家秦王村要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便和丈夫带着孩子驱车前来游玩。当她看到皮影戏表演时,激动地说:“我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虽然以前没有看过,但当锣鼓响起时便觉得很亲切,非常有趣”。

  在静宁县新店乡秦王村举办的秦王文化生态旅游景区·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当天,还组织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秦腔演唱及舞蹈等文艺节目演出,观赏、游玩活动从上午一直持续到晚上10点钟,当日游客人数达到2000余人次。

秦王村的新农村-张百良(摄)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秦王村就在当地干部群众及在外能人志士的帮助下,拉线通电、架桥修路、打井引水、兴建学校。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打通了断头路、开展小流域治理、发展起了农村合作社种养植、实施了新农村建设……现如今的秦王村,337户农户都已住上了新房,用上了自来水,安居乐业。

高堡驿站开心农场-张百良(摄)

  在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秦王村奋进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为更进一步带动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秦王村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自然优势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优势,依托近年来形成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力,成立了静宁县秦王发展乡村旅游林果畜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全面带动农户和村内集体经济收入。同时秦王村追寻“秦王李世民”遗迹,结合当地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的旅游品牌。特别是在当地村民原汁原味的生产生活方式基础上,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了李氏祠堂、秦王阁、音乐喷泉、三十亩花海、锦鲤跃龙门、荷花池、龙泉、月牙泉等15个人文生态旅游景点,是集旅游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的佳景胜地。

静宁-悬镜湖-张百良(摄)

  秦王村党支部书记吴想兵高兴地说,“将来我们秦王村要做更进一步的发展,让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的越来越好,把秦王文化和乡村旅游相融合,打造更多有亮点、有特色的景点,不仅促进老百姓家门口就业,还要让我们的乡村旅游林果畜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到时候吸引更多人来我们秦王村观光旅游娱乐。”

  近年来,静宁县按照“城区有公园,乡村有景点”的思路,实施了大规模城区及村道的亮化、美化,有效改善了城镇环境,提高了城镇综合实力和服务功能,并大力实施各景区和城乡公路沿线驿站改造建设项目,以点带面,串点成线,连线成片,使城乡公路沿线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长廊。同时为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需求,各乡镇结合自身区位优势,推出了以苹果为主的采摘体验游、养生体验游等个性化旅游产品,通过培育“种植+采摘+观赏+文化”的发展模式,促使该县一些生态观光旅游项目从原来单纯的农业种植、售卖,向采摘体验、旅游休闲、餐饮娱乐综合性转变。

梳妆-胡继万(摄)

  截至目前,静宁县已建成界石铺继红村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35°苹果谷等乡村生态旅游景点3个、成纪文化城3A级旅游景区1个、界石铺红色旅游景点1个。全县共接待游客20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4亿元。静宁县将紧抓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地方旅游,打造宜居宜游、生态康养等新模式,着力构建“春有花、夏有景、秋有果、冬有绿”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静宁休闲旅游,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不断绘制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邹艳霞 马永萍 胡继万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