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平凉  >  崇信县

崇信县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侧记

 2019/09/04/ 08:03 来源:平凉日报 记者 赵富生

严了规矩 暖了民心

——崇信县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工作侧记

  本报记者 赵富生

  “村里谁家有难处,他们一准就来了,出主意、想办法,就跟自己家的事一样。”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村民张伍林感激地说。

  张伍林是崇信县新窑镇宰相村村民。他口中的“他们”,是村上的包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张伍林说,“这些干部是村里的主心骨,有他们领路,我们贫困户的日子才一天比一天好。”

  群众的口碑是干部作风转变的最好注脚。

  今年以来,崇信县结合开展“转变作风改善发展环境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三纠三促”和“四察四治”专项行动,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方面突出问题,在推动工作落实上,既看表态、也看行动,既看效率、也看质量,以过硬的作风保障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快交快办,立说立行,已成为全县推动工作落实的风向标。

  “全村虽然脱贫了,但不能撤摊子、歇歇脚,还需要做过细的功夫,以爬坡过坎的勇气抓好巩固提升工作。”宰相村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刘茂盛说道。宰相村是崇信县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主导产业以牛、果和劳务输转为主,通过近五年努力,全村累计脱贫69户206人,剩余贫困人口4户7人,贫困发生率由51%降低到1.82%,但多数脱贫户产业基础仍然薄弱。如何帮助剩余4户贫困户尽早脱贫,是刘茂盛一直考虑的问题。

  “能为群众办点实事,自己心里感觉很踏实、很满足。”刘茂盛笑着说。这几年,宰相村实施了移民搬迁,侯家良社只剩下外县流入的鳏寡老人柳发科独自居住,体弱多病,生活困难。刘茂盛多方衔接,给老人申报了户口,补办了一折通,办理了五保集中供养,老柳的吃住再不用发愁,逢人就夸刘茂盛是党的好干部。

  “新植核桃园挂果尚需几年时间,不能让群众眼巴巴等着。”为了夯实群众稳定脱贫的基础,刘茂盛和宰相驻村工作队队员一道,帮助群众在新建的208亩核桃园内套种了大豆、谷子等一年生经济作物。为了鼓舞大家发展红牛产业的信心,她奔赴几十公里请来了市县的养牛专家,动员群众种植优质紫花苜蓿300亩,全村牛饲养量达到了179头。

  今年4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崇信县退出贫困县。

  今年,黄花乡高年村村民李正茂家里也按上了三瓮式水冲厕所,看着村容村貌大变样,以前“夏蝇肆虐、寒冬受冻”的环境全面改观,老李的心里顿时乐开了花。“家里的厕所底座还是包村干部小王帮我按的,多亏了这些勤快的乡村好干部,要不哪有今天的高年呢。”李正茂由衷感叹道。今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六大行动”拉开序幕后,“干部热、群众冷”的现象普遍存在,黄花乡组织乡村干部第一时间进户动员讲政策,因地制宜定模式,帮助群众及时清理残垣断壁和门前杂草,村社干部率先“改厕”做示范,有的还当起了改厕一线的“技术员”,消除了群众思想疑虑,拉近了干群关系,达到了示范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

  以硬作风扛起硬任务,以实干创实绩。崇信县把“担当、创新、突破、提升”的工作要求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打响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大力推行“美丽庭院创建、人居环境整治积分超市、红黑榜发布、每周一元钱爱心币”经验做法,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建美丽家园的积极性,全县共建成户用卫生厕所1794户。

  干部作风转变促进服务效能全面提速,网上办、一窗办、马上办成为常态。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不见了。

  走进国家税务总局崇信县税务局办税大厅,陆陆续续的纳税人来到导税台前咨询,在叫号机取号后到办税窗口办理相关业务,经过窗口工作人员的耐心解答,一项项业务很快办理妥当。

  “开具一张发票大约需要3-4分钟,如果办税人需要开具多张发票时,我们多个窗口可以同时办理,尽最大可能为纳税人节省时间,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国家税务总局崇信县税务局干部黄娇娇对记者说。

  提起办税业务,崇信县名翔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杨世晓深有感触,以前开一张专用发票需要来来回回跑好几个部门,费时费力。现在办税干部态度热情,业务熟练,办事效率高。

  “通过‘一窗多办’、‘全程网上办’等便民服务措施,贯通利企便民的“高速路”,让“微笑服务”温暖每一位纳税人,为更多企业来崇投资、共谋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办税大厅负责人秦好鹏告诉记者。

  干部作风的持续转变,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取得的成果,幸福感和获得感得到不断提升。

  崇信县将“摘帽”当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起点,摘帽不松劲,持续加油干,县上结合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建设工作,持续开展干部大走访、政策大宣讲、村情大调研、环境大整治、问题大整改脱贫攻坚帮扶五项活动,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当中所急、所需、所盼的“五件事”,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